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枭雄>第一百四十七章 全胜而归

第一百四十七章全胜而归

24小时的时间能干很多事情,比如苏军边境附近的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别看斯大林不把方某人的恫吓当一回事,实际上还是很在意的。当年的西伯利亚战役的特派员同志,对很多东西记忆犹新。这是个什么样的对手,斯大林心里是有数的。对手的军队和训练程度,当年在撤退的时候要不是布柳赫尔留下阻击,苏军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斯大林在选择国家工业方向的时候,未尝不是逼不得已。苏联险恶的外部环境,加上斯大林那种多疑的性格,促成了苏联的工业方向。

言归正传,四个战斗机大队在越过边境时就被苏军发现了,当然苏军发现的是中低空的两个鹰三大队。平行历史上应该部署在白俄罗斯的第四集团军,这个时空被斯大林放在了中亚,在斯大林看来中国人的危险程度不在德国之下。

第四集团军司令崔可夫在前方发现敌机后五分钟就知道了消息,立刻下令让塔什干周边的两个机场上的四十架伊-15战斗机起飞,迎击来犯的敌机。因为只有四十架敌机,崔可夫松了一口气,只有这么一点飞机,可以判断中国人就是做做样子,不会来真的,驱逐走就是了。崔可夫甚至还得意的笑了笑,可是半个小时后,崔可夫就笑不出来了。

“报告1010,发下敌机,大约四十架。就在我们的正前方。”鹰三编队先发现迎面飞来的苏军战机,立刻用无线电通报了在高空的高志航。

“1010收到,已经发现目标。”回答之后,高志航又道:“各单位注意。两机一组,跟着我俯冲,动作一定要快……。”

二十架野马从一万米左右的高空往下冲的时候,苏军战机发现已经晚了,想跑根本就跑不掉,想用技术动作摆脱更是做梦,野马战斗机的性能超出伊-15几百条大街,正面还有二十架性能不差于伊-15的鹰三气势汹汹的扑上来。

第一次实战的高志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死死的咬住一家敌机,按下机枪按钮。从发现敌机到开打,不到两分钟,高志航就把一架敌机打成火鸡。苏军飞机作鸟兽散,一架一架的野马在后面紧追,塔塔塔的机枪声响彻天空,随后赶到的鹰三也很快加入战团,苏军猝不及防,野马战机群不过一个俯冲,十五架伊-15便被击落。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没有悬念。满天空都是中国战机在追杀,一架接一架的苏军战机四处逃窜,依旧无法逃避被击落的命运。

“老鹰老鹰,你们去机场,这里交给我们。”看看剩下的敌机不多了,高志航下令鹰三机群去打掉苏军的机场,野马战机群留下,一个大队继续追杀,一个大队爬高。给轰炸机护航。嗡嗡的轰炸机群稍稍落后。等前面的通知。

天空上再也看不到苏军战机的时候,鹰三战机已经飞临苏军机场上空。准备不足的机场高射炮衣都没完全打开,鹰三就已经开始俯冲,每架飞机先丢下一枚200公斤的炸弹。然后开始俯冲扫射。地面上首先遭殃的是高射炮阵地,其次才是机场上的飞机,最后才是一切能看见的在活动的目标。鹰三还在肆虐,野马也赶到,又是一顿俯冲。

鹰三开始攻击机场时,轰炸机编队飞临塔什干要塞上空,苏军在此驻扎了两个师的兵力,构建了绵延近五公里的要塞群。从轰炸机上下来的就不是小家伙了,全部都是五百公斤的大家伙。八架b-17,下蛋似的往下丢炸弹,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大地震动,火光四起!战略轰炸机出现狰狞,就让苏军吃了大亏。

崔可夫接到战报的时候直接惊呆了,四十架战机出战,最终逃掉的只有三架,其余的全部被击落,敌军在高空藏了一种新式战机,12、7毫米的机枪可以轻松的撕碎伊-15的木头架子,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空战,我们的战机全面落后了。

两个机场被炸,损失轰炸机二十架,高射炮40余门,两个机场基本被摧毁。要塞方面的损失还没统计出来,目前的人员伤亡不下一百。

“中国人怎么就敢?”斯大林闻讯也是目瞪口呆,愤怒的大胡子手上的烟斗微微的抖动,面部表情极为镇定的问:“地面部队呢?”

“没有地面部队,轰炸的规模不算很大,根据情报现实,中国人在西北军区至少有十个战斗机联队,五个轰炸机联队。这次轰炸的规模,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一个联队,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警告!”正在汇报的赫鲁晓夫浑身发抖,低着头说话,手上的手帕不停的擦汗。

“如果我们反击,会怎么样?”斯大林反问,不过他问的是朱可夫。

“最好不要反击,因为反击可能引发中苏之间的全面战争,从军事角度看,首先来自德国的危险并没有解除,一旦被中德夹击,后果堪忧。其次,以同样的手段回击中国,我认为以现有的战机性能,很难对中国驻军的前进机场构成太大的威胁,毕竟他们攻击的都是军事目标。最后还是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不管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要把与中国全面战争的后果考虑进去。根据情报,他们在远东和中亚,部署了八个机械化军,四十个步兵师,在中国的东北,还有三个机械化军和二十个步兵师。可以说中国军队一大半的战斗力,都集中在了中亚、远东、东北这三个大军区。”朱可夫的回答很直接,就是让斯大林忍下来。

“朱可夫同志,总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全胜而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