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言情总裁>皇后又打朕>第三十七章 留洛阳王长住京城

正旦大朝会,小皇帝依旧穿麻布袍,接受臣工的朝贺后说:“太宗武皇帝驾崩即将满百日,按旧例朕应当改穿常服。”

“但天寒地冻,寝陵未成,皇考梓宫未入山陵。朕怎么忍心若无其事地除去孝服,允许皇宫宴饮作乐。”

“百日后,朕依旧素翼善冠、麻布袍服至西角门视朝,不鸣钟鼓。卿等当素服黑冠带朝参。”

按礼,小皇帝百日后就可以“除孝”了,但他不除,也不让群臣除。

小皇帝时常作闹,群臣习惯了,他占了“孝”字,群臣只得“交口称赞”。

钱明月闻讯,非常担心:“梓宫未入山陵,圣人不变服,洛阳王与南阳王是不是也不离京?”

太宗武皇帝发丧后第二十四日、二十五日,洛阳王、南阳王分别携家眷从封地赶来,朝夕赴乾清宫灵柩前祭奠,朔望日祭奠更是悲悲切切,哭尽哀,做了奔丧该做的样子。

皇帝下葬不同寻常百姓家,山陵建好需要很多时日,诸王在京又对新帝政权不利,一般情况下,灵前祭奠过一些时日就可以回封地了,不可能等到下葬。

但,在徐后的撺掇下,小皇帝留下了洛阳王和南阳王。

当时钱明月与群臣都没有拼命地反对,就是觉得百日后,皇帝易服,两王就该回封地了。

现在,小皇帝不易服,那洛阳王又有了留下的理由。

钱明月断定,洛阳王不会离京的。

徐太后要用洛阳王对小皇帝皇位的威慑力,威胁钱明月和钱家,自然会留下他;洛阳王恋慕权势,也愿意留下。

事情果如钱明月所料。

也有文臣劝谏,但不是高官,反对意见没有汇聚成可观的力量,钱明月不能利用群臣弄走两王。

她不敢掉以轻心,命銮仪卫严密监控洛阳王,并通过成国公联合威远侯等功勋,做好随时应对宫变的准备。

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最坏的事情就往往不会发生。

各方面相安无事地过了六个月,天由当初的严寒变成了酷暑,太宗武皇帝梓宫入山陵,成章帝变服如常。

京城的城墙都轻轻舒了一口气,不能长舒一口气是因为洛阳王、南阳王还在京中。

南阳王母亲是前朝宗亲,他自知绝无继承大位的可能,也从来不妄想。

太宗武皇帝安葬后的次日,他提出离京:“圣人孝悌仁厚,让愚兄得尽人子之哀,今父皇已入山陵,按祖制,臣当归南阳。”

洛阳王是庶长子,先帝嫡子全部亡故,按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他是最可能的皇位继承人。大臣们这样认为,徐后这样认为,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以准储君的身份过了那么多年众星捧月的好日子,为了得到储君之位,娶了徐氏女,贴徐后贴得自己亲生母亲忌日都不去祭祀。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如何能甘心:“是啊,祖制不可废。哎,今日一别,不知我们兄弟何年才能再相聚。”

小皇帝悲哀悲戚,眼眶都红了:“朕方才失怙,兄长便要离去吗?兄弟本应互相帮扶,兄长留下来辅佐朕吧。”

南阳王说:“圣人切不可这样想,藩王只管享富贵,不可操持政务是祖宗家法。”

“朕岂敢有违祖宗家法,兄长留下来陪朕说说话也是好的。朕实在,太孤单了。”

说着,又泫然欲泣。这些日子他养回了些肉,个子却没长高多少,看起来还是一个柔软无害的少年。

洛阳王勉为其难地说:“如此,臣谨遵圣人旨意。”

小皇帝很开心,召见工部尚书:“兄长亲王之尊,岂能整日住在驿馆,你们快择风水俱佳之地,给洛阳王、南阳王盖王府。”

工部尚书姬念祖跪下说:“圣人啊,诸王在京中长住,实在有违祖制。”

小皇帝生气地喊道:“姬念祖,你念念自己的名字!念祖,怀念祖先,字也是怀远,怀念作古的人。

你可以做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你再看看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出则掌朝廷要务,入则享人伦之乐。士大夫以不分家为荣,为什么朕就要冷冷清清做孤家寡人!”

姬念祖只得撕下历代天家的遮羞布:“诸王在京,人心浮动,也对江山社稷不利啊。”

“你莫要说胡话,这手足亲情,天性之爱,岂能因莫须有的东西而断。”小皇帝气得拂袖离去。

徐太后在慈宁宫听到消息,感慨地说:“做帝王的,哪个能好好做人,享受天伦之乐。皇帝称孤道寡,却终是不愿意做孤家寡人的。”

宫女凑趣说:“多亏娘娘明智,请诸王留下。”

徐太后打开她揉腿的手:“哪里是本宫留他们,分明是皇帝与诸王兄弟情深。”

姬念祖出宫,皇帝要为诸王在京城建造王府的消息在京官中迅速传开。

次日早朝,钟鼓过后,群臣在皇极门拜见皇帝。

都御史杜阳铭带领监察御史进言:“诸王在京城建造王府常住,不合祖宗家法。”

“圣人素来纯孝,请遵太祖旧制。”

工部尚书说:“诸王在封地有王府,京城再建王府,实在劳民伤财。且京城内无空闲之地,为建王府迁动百姓,必然致使民怨沸腾,请圣人三思。”

兵部尚书司马韧说:“边疆战事未歇,河南山东一带又遭旱灾,户部甚至拿不出钱粮补给边疆,何况兴建王府呢?可是如此?徐尚书。”

徐平成就是以这个理由推脱边疆补给的,若不是有钱明月盐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留洛阳王长住京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