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星耀韩娱>第223章 电影开拍

《我的父亲》的剧组在拍摄和制作上的班底很强大,可是剧组费用却不高,满打满算下来,整部电影的预算投入不过30亿韩元左右,虽然也有这部电影几乎不需要特效的缘故,但林佑泯还是又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人脉的强大作用。

据说这一次的投资是由一个和金志宪关系很好的制作公司投资的,这其中还包括了金永哲的一亿五千万韩元的片酬。

30亿韩元,在韩国电影之中,比起动辄上百亿韩元预算的大片,震的只能算做小成本,须知,这30亿可还是包括宣传费用在内的!

至于林佑泯的片酬,反倒是构成比较复杂,因为金志宪的缘故,同时为了帮助剧组节省开支,林佑泯并没有选择直接拿取片酬,而是在金志宪和权恩灿的建议下,先将片酬算入了投资之中。

要知道这种方式并不保险,甚至可以说很冒险,等于将自己的利益完全绑到了这部电影之上。

在这个烂片横行,市场萎靡,观众口味愈发挑剔的时期,没有人敢说自己的电影一定能够在票房上有所盈利,更不用说“我的父亲”这种99都不会有好的票房的小众题材电影了。

而另一方面,林佑泯这种在电视剧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才开始踏足电影圈的,一般都是拿新人电影演员之中的最高价,也就是8000万到一亿韩元左右,林佑泯目前大约便是这个价格。

如此说来,林佑泯以片酬作为投资,大概能拿到制作利润的3左右,不过制作公司却是慷慨,签订的是4分红的合同。

不要看这个比例好像还不错,实则不然,在所有人的眼里,林佑泯这几乎等于是白演了一次,能拿到几千万韩元就已经是万幸了!

就连权恩灿,也仅是把这个当作卖给金志宪的一个面子罢了!并没有把赚取片酬当作目的。

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

就拿“我的父亲”这部电影来说,三十亿韩元地投资,以韩国的电影票价和计算方式统计的观影人数,再刨去院线方面地分成,至少也需要六十万以上的观影人数才能够收回成本,开始盈利!

如果按照这个算法,根据林佑泯的工作室团队计算出的结果,只有当“我的父亲”观影人数达到1万人次的时候,林佑泯才能拿到一亿韩元这个数目。

比起直接拿一亿韩元的片酬,这种片酬入资模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我的父亲”这种题材能够有这样的观影人数吗?虽然有这个可能,但很难!

虽然如“马拉松”之类的现实改编电影取得过极为出色的票房成绩,但“我的父亲”不论是风格,还是题材,都与其有着极大的区别!

整个剧组上上下下,到制作公司,几乎都只是将保本当作了目标,或许还能小赚一笔,再在各大颁奖礼中多拿几个奖项,然后电影下画之后通过dvd销售创收一笔!这也是为何制作公司会爽快地多给了林佑泯1的分红的原因。

艺术姓,情感姓有余,商业姓,故事姓不足,“我的父亲”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那样地明显。

但不论黄东赫还是金志宪,都没有把这部电影的票房看在眼里,这样的电影,正是磨练林佑泯演技的绝佳机会,票房什么的,并不重要。

黄东赫同样将这部电影看作自己积累经验,试水电影圈的一个探路作品。

林佑泯本人对于这些片酬并不是很在乎,虽然目前一亿韩元对他来说不算少,而且还有个答应朴孝敏的事情,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谁让他商业价值高呢!

对如今的他来说,赚钱,可要比演戏容易多了!

何况,如果没有金志宪,凭着三十亿韩元的小投资,能请到诸如摄像崔贤基,美术指导赵根贤等人齐聚一个剧组吗?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所以,拿出点钱,换来电影开支的节省,还是十分值得的!

……第一次拍电影对于林佑泯来说,还是很新鲜的,毕竟不同于拍摄电视剧。如果要说到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导演对待演员微表情,微动作的要求程度相差甚远了,在拍电视剧的时候,因为拍摄长度的原因,一般电视剧导演都不会特别地苛求到极致的表现,但电影就不一样了!一举一动都格外的注意,哪怕一丁点儿表现有瑕疵,所有的戏份都要推倒重来,慢工出细活,电影的拍摄远远不是电视剧可以相比较的。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那就是电影剧组很珍惜拍摄所用的胶卷!虽然目前数码摄像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甚至一些专业设备已经有了足以媲美胶卷电影的清晰度和色彩度,但那种烧钱的设备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的。在如今的电影圈,特别是拍摄没有太多特效的片子,还是使用胶卷拍摄的居多!毕竟,普通的数码摄像,拍出来的画面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虽然数码拍摄是大势所趋,如今应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期的电脑制作也会简单许多,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在许多专业电影人看来,只有胶片电影才能够拍出真正的电影,才有那种味道!在他们看来,用数码拍摄的,充其量只是一个视频,根本不能算作是电影!正因为如此,每次开机之前,都会有几次试演,直到导演认为演员的状态达到一个不错的程度,才会进行真正的拍摄,胶卷的价格可不便宜!别说他们这种小成本,就是那些大制作也耗不起随时随地地开机拍摄,那不是在拍电影,是在烧钱!林佑泯的适应能力还是很


状态提示:第223章 电影开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