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王朝1500>第七十九章 造船就要造大船

按照朱厚照的想法,陈竑从众多能工巧匠当中挑选了几位佼佼者。这几位都是造船各方面的行家里手。

大家一起拿着五千料宝船图纸,进行了一番研究。绝大多数都没有问题,只是有几个地方实现起来有些困难。

陈竑就命他们抓紧攻关,争取早日解决这几个问题。

朱厚照也勉励大家,凭借大家多年的造船经验,一定会攻克这几个难题的。

同时,朱厚照也许诺,大家如果攻克了这几个难题,每人赏一百两银子。

有些时候,金钱激励还是很有必要的。

攻克难题的同时,五千料宝船的建造也提上了日程。

南京龙江宝船厂因为承平已久,在弘治年间就被分成了前厂和后厂。

五千料宝船的建造就放在了前厂,而后厂则被用来建造一千料、两千料两款宝船。

有了五千料宝船的图纸,设计出一千料和两千料两款宝船,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工匠,陈竑还按照朱厚照的意思,在江南各府招募了一些劳力,负责配合工匠造船。

至于造船所需资金,朱厚照早已为其准备妥当。

陈竑原本对于造船还持怀疑态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钱从哪里来。

无论是造船所需的各类物资,还是工匠、劳力的工钱、伙食,所需资金,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朱厚照未雨绸缪,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陈竑自然也有了底气,他当场表示,一定按照太子的意思,抓紧造船。

只是他还要一点疑惑,那就是太子造这么大的宝船,究竟是要做什么。莫非真是要重新下西洋。

他虽有疑惑,但是没敢问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自然知道陈竑有此疑惑。如果不给他解释清楚,难免会影响他的干劲。

朱厚照就笑着说道:“陈提举。你是不是对于本宫造宝船心存疑惑呀?”

“属下不敢。只是觉得殿下是不是要重新下西洋呀?”

朱厚照回道:“我倒是有这个想法。可是现在满朝文武,实行海禁成为了主流。即便是我这个太子提出来,也会遭到反对的。我们造船是为京城运漕粮所用。”

“殿下这是想重新开海运呀。”陈竑说道。

朱厚照说道:“是的。本宫此次从京城南下,走的就是运河。可是发现运河河道并不稳定,有些河段淤泥多,导致河水浅,船极容易搁浅。如果遇到洪水,也容易导致运河溃坝。这么些年,虽然年年修缮,可是还是容易出问题呀。如果运河出了问题,那京城那边就会出现粮食危机。陆路运输虽然可行,但是杯水车薪,根本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朱厚照没有深说。除了京城影响大之外,边境地区也深受影响。没了粮食,卫所还如何抵御每年几乎每月都来叨扰的外敌呀。

陈竑深以为然,他说道:“殿下所言极是。京师那边都是依靠江南地区的漕粮,如果漕粮无法运到京师,的确是会出大麻烦的。殿下莫非是要走海运?”

“不错。海运虽然要比运河危险一些。只要我们选好时机,定好航线,还是没有问题的。”朱厚照回道。

其实,海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元朝就采用海运。而明朝初期也没有停止海运。

永乐年间采取的是海陆兼运。直到永乐十三年五月才停止海运。但是还留存遮阳一总,负责运辽、蓟粮。

后来又有人提出海运与河漕并行,但是朝廷没有同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海运还有一个最大好处,那就是运输同等数量的粮食,海运的耗费要远远小于漕运。

由于朱厚照交了底,陈竑心里的疑惑也就解开了。他自然按照朱厚照的意思,开始组织大家加班加点的造宝船。

光有宝船还是不行的。守卫、武器一样都不能少。

在大海之上,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海盗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危害。

朱厚照前期只是小试牛刀,招募了一个卫所的侍卫。但是他知道,仅靠自己这帮手下,是无法保证江南太平的。关键还得靠江南的卫所。

虽然江南卫所糜烂至极,但是该挽救,还得挽救。

作为曾经大明的都城,南京本地就有很多卫所。即便是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迁都北京,在南京仍然保留了很多卫所。

除了设有亲军卫十七个外,南京五军都督府也有卫所达三十余个。

朱厚照名王钦对十七个亲军卫进行调查,查清人员、军饷、武器装备等各方面情况。

而南京五军都督府这边则交给了南京守备成国公朱辅。当然了,由于朱辅刚到南京没有几个月,朱厚照还特意命魏国公徐俌协助朱辅,搞好卫所调查。徐俌自然是欣然同意,全力配合。

徐俌之所以如此配合,还不是因为被朱厚照收拾得服服帖帖。而且,江南各地的美膳楼分号陆续开业。魏国公府得到的分红那也是非常丰厚的。

这既拉近了与太子的关系,还顺道把钱赚了。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

对于朱辅和徐俌,朱厚照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只是要求他们查清缺员、有无吃空饷、克扣粮饷的等情况。对于有问题的武官,必须进行惩处。

轰轰烈烈的清查卫所在南京城开始了。

按照朱厚照的计划,他原本打算将官府冗员问题彻底解决之后,再进行卫所的清查。毕竟卫所作为大明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如果一个搞不好,极容易出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造船就要造大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