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是在除夕的前一天接到许显纯奏报的,他看过之后,也是深呼一口气。
虽然早就有预料,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真的亲眼所见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极为震惊的。
不说整个山西的文臣武将,但是大同的官员,大部分都在名单中,而那些卫所的武官,更是无一缺席。
军镇的将官,大多数也卷入其中,不是利益既得者,就是收受过这些商人的贿赂,得到了大批的好处和封口费。
宣府镇的和顺天府也有不少人与他们有匪浅的关系,或者说利益捆绑。
朝中山西籍贯的官员,更是不用说,大多出自他们这些富商的家里,本来就是穿一条裤子的。
王朝辅见皇帝脸色不对劲,迅速将殿内的太监宫女给屏退,只留下侍卫和锦衣卫。
朱由校看着名单沉思了起来,这要是想将他们给一锅端了,还真得精心布局一番。
至少不能引起兵变这样的事,自相残杀,是最耗国家气血的,一旦真的发生这种事,至少也得一年的时间来恢复战后创伤。
如果这件大案办成了,那将是自洪武年间后,最大的一桩案子。
对他以后的计划和行动,帮助将无可限量,那些小鱼小虾,再跳出来和他作对的时候,也得先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保全性命。
朱由校随即拟了数道密令,分别传达给山西巡抚陈奇瑜、宣镇总兵官满桂,以及骁骑营参将李文胜。
另外诏来了内阁三位大臣,共同商议,调派什么人去接任的的职位。
武将人选朱由校并不担心,连番征战,羽林军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成长起来了,当个基层的领兵将领问题不大。
上次和林丹汗的大战,大同镇和宣府镇也有些人立了战功,就如现在的游击将军马世龙一般,完全有资格晋升参将之位了。
朱由校当即命兵部尚书王在晋拟旨,马世龙、高见、贺谦三人晋升宣镇分守参将之职,取缔原有的三位参将。
这三人原本都是兵备守将或游击,因为上次跟随王在晋与蒙古人作战,功劳最为显著。
而因为他们都是外地来将领,在军中和地方多多少少都是受到过排挤的,和晋商也没有什么利益勾结捆绑,因此他们的立场还是非常清楚的。
而下面的一些千户和游击,他也做了新的安排和变动。
他给满桂的密旨当中,就已经明说了,让他自己根据战功和个人的能力勇武,从他的亲兵家丁当中挑选出一批人。
而后将名单呈报上来,到时这些人将被下放到基层。
这样一来,不止他这个皇帝的权威加强了,对于满桂掌控军镇也有极大的帮助。
如果下面的人不听号令,阳奉阴违,就算他再怎么重用,给再大的官职和头衔,满桂也不过是一个空头司令而已。
至于大同镇,朱由校对待起来就没有这么宽容了,他只是将少量的人给提拔晋升了。
大同镇的情况与重要性完全不是宣府镇可以比的,这里将来是直接辐射西北和土默特部的一个重要中转点。
朱由校当然是要换上一部分自己的人才能放心。
他从羽林军中挑选了十几个人,派往大同分别担任游击、守备、千户等职位,掌握底层的军事力量。
而那些卫所的武官们,凡是在名单之上的,也一并拿了问罪,并处抄家。
所有参与进来的卫所,也要全部进行整编,按照兵部册子上记录的情况,一个一个的查清核实人数。
把那些空响和老弱病残,以及在里面混吃混响的老油条们全部剔除出去。
剩下来的卫所军士,将人数编制打乱之后,全部改编为军镇营兵。
大同和宣府两地,将不会再有卫所和守备千户所了。
他早就想整顿一下一无是处的卫所了,只是实力还不够,又没有大义之名,因此才一直没有行动。
这次的事件,也刚好给他一个名头,借着此事,将边镇的这些鸡肋卫所给合理合情的废除了。
而文官方面,他可就犯了难了,朝中的官员本就空缺了不少,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人可以调派去山西的。
而地方上的官员,朱由校又不了解他们,因此也不会冒然的拟旨下发任命。
至于南方籍贯的官员,朱由校现在根本不想用,也不能用,他好不容易才通过铁血手段将风气给整顿回来。
现在要是用他们,那不是引狼入室,自己给自己添麻烦嘛。
最后还是诏来了吏部尚书王绍微,才终于是将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人选给拟定下来。
要是在以往,对于这么大的变动和安排,大臣们多多少少都会谏言几句,心存担忧。
可现在他们不会了,他们也认为现在是整顿的好时机。
几场大战的胜利,至今还在广为流传,草原势力最大,对大明朝最具威胁的林丹汗也已经半死不活。
一年前还面临的内忧外患之局,已经被基本解除,朝廷已经有实力来镇压和威慑了,所以也不怕这些人狗急跳墙的搞事了。
皇帝不管是想如何的改革改制,只要不是太过激进离谱,他们都是会支持的。
公时议定完毕后,朱由校总算是放松了下来,微笑着和大臣们打趣到:
“这一年来,辛苦诸位爱卿了,你们也好好的放松休息几日吧,来年再接再厉,以国朝中兴为志,将百姓福祸挂在心头!”
大臣们当即齐声说道:
“臣等祝福陛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