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贞不过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也能有幸被抓进锦衣卫诏狱照顾。
在许显纯的酷刑审问下,胡贞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一股脑全部说了出来。
反正他也没参与,不过是听到了一些风声而已,犯不着为了一些不相干的而苦了自己。
“陛下,据那胡贞所说,京师不久后就会有大事发生,而且必定是使国朝震动,天下易色的大事。”
“其他的具体消息内容,他也不知道,只是前几日在与朝廷的几个官员喝酒时,听到别人提起几句而已。”
躺坐在御座上的朱由校听完许显纯的汇报,陷入了沉思。
能够让国朝震动,天下易色的大事?
那到底会是什么事呢?
他还是回想起最近发生的事,将这些事全部结合在一起,发现好像是有规律安排的一般。
且大同总兵杨洪也和朝中的文官勾结在了一起。
还有蒙古人的突然入侵,打了胜仗居然不抢东西和人口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这里面处处透露着诡异和阴谋。
而且这个阴谋针对的不是边镇,也不是千里之外的江南,就在自己的脚下,京师。
否则那胡贞也不会安排自己的一家老小,回江南老家暂住避祸了。
“许显纯,你来给朕说说,京师要发生什么样的大事,才能使国朝震动呢。”
其实朱由校心里已经浮现出了一个答案,但他还是想要问一问处在局外的许显纯,听听他的看法和意见。
皇帝的突然提问,让许显纯一点准备都没有,脸上表情难掩挣扎之色。
朱由校见状后又道:
“说吧,朕不会怪罪你的,把你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不能有半点隐瞒。”
许显纯又是犹豫了好一会,最终下定决心说道:
“回陛下,依臣之见,结合当前情况来看,京师不会有大事发生。”
“可胡贞所言,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朝中有人正在酝酿一场阴谋准备向陛下反扑。”
“因此臣猜测,唯一可能发生的大事,就是陛下。”
许显纯的话虽然说的隐晦,可是也极为明显了。
除非是他这个皇帝出了什么问题,才会使国朝震动。
而至于天下易色,这句话也很好理解,把皇帝换了,这天下不就也易主了嘛?
许显纯之所以这么认为,原因来自于泰昌年间的红丸案。
那个时候他是锦衣卫的总旗,对于朝堂的上派系党争,自然是知晓的。
而泰昌皇帝的突然暴毙,在当时的锦衣卫内部,就有不少人怀疑是场阴谋。
他们作为皇帝的近臣,又有着监察大臣的权力,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不了解呢?
只不过他们一直没有证据,也不敢去查,因此无人敢说而已。
最多也就是私底下和贴心的亲朋好友唠唠嗑,八卦一下罢了。
实际上就算他们知道真相,也是不敢提的。
这种事谁提谁死,保准活不过第二天,因此没有人敢去触这个霉头。
今日的许显纯敢说真话提醒朱由校,一来是因为皇帝一直都极为的信重自己。
谷偆
二来也是因为皇帝对待朝政局势,以及文武官员的态度。
朱由校听完瞳孔一缩,杀心骤起。
许显纯的话果然与他心中所想的一样。
难怪他们既要联合勋贵,又要接触朱由检,原来是在想着怎么把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干掉,好换个皇帝呢。
看来自己一直以来都还是太过自信了,以为京师已经尽在掌握,这些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没想到他们还有这样的胆子,当真是又给自己上了一课。
他本来就在想着,怎么样才能将计就计,把他们给一网打尽。
只是一直苦于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和目的,无从下手而已。
没想到图谋的这么大。
现在看来,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民乱,以及邓茂七和海盗的出现,都是在有计划的进行的。
而这背后之人,八成就是当地的那些官绅豪族,一手策划并造成的。
果然是好计划啊,先是在南方搞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而后又是让杨洪在边镇搞事,搞得京师的官员无暇顾及其他事。
由此推断来看,所谓的蒙古入侵,八成也是子虚乌有之事。
想通了这一切后,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这计划还真的是天衣无缝啊,也非常的周全。
这一切在外人看来,都是那么的自然,绝对想不到是因为他们而引起造成,完全把自己置身事外了。
而且他们连继位的人选都已经定好了,否则不会去接触朱由检的。
可惜参与的人太多,涉及的地域太广。
可惜的是时间一长,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正想着怎么应对他们的反扑,朱由校突然又想到了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
现在的情形,与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所面临的局面何其相似?
同样是南方各种叛乱起义,紧接着就是边镇爆发战事,蒙古大军突然来袭。
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正统十四年来犯的是瓦剌而已。
现在的朱由校,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英宗皇帝会在关内毫无征兆的,突然被打了个全军覆没把。
原来也是一个套,也是京师和边镇勾结了蒙古人搞的鬼。
那这一切也就都清楚了,一个在草原上籍籍无名的也先,凭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