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骜一愣。

嬴政气定神闲,似乎认定了他不会拒绝。

实则嬴政已然算好。

现下大秦注入了大批新鲜血液,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有满腔豪情与才识,又有足够强健的体魄用以处理琐事。

恰恰好是新旧交替之际,他们唯一缺的便是经验。

文臣自有狄相负责教导,而武将么……

祖神大人不是已经将答案送来了么?

蒙骜似乎仍旧在犹豫,面色忽而皱眉,忽而又放松下来。

嬴政看着觉得好笑。

他乃是大秦君王,一言一行皆有史官记载,同样任何决策也与大秦国运息息相关,而今他都未曾犹豫,倒是老将军摇摆不定。

想来也是因为大秦如今这份安定来之不易,蒙骜实乃不愿再见到秦国陷入风雨飘摇之际。

嬴政知他心中忧虑,索性看向了一旁欲言又止的蒙恬。

“蒙大人。”

蒙恬会突然叫到自己,因此下意识抬起头来,却又想到这是在大殿之上,不得直视君王真颜,刹那间又恢复了垂首站定的模样。

他这般不成熟的举动看在蒙骜心里,更是叹气不已。

孙儿空有一身的抱负与志向,然而实在年幼不稳重,这让他怎么放心的下?

“寡人且问你,若将蒙家军全数交付,蒙大人能否担当得起?”

嬴政语气甚是平和的在众人耳旁扔下一个惊雷,惊得蒙骜都差点颤抖了一下。

一声万万不可还未出口,就听的嬴政又道:“寡人知晓自己在做什么,蒙大人但说无妨,其余人等若有异议,稍后再提。”

霎时间无数道目光蹭蹭蹭的看过来,压的蒙恬头皮发麻。

他虽已然在朝堂上混的风生水起,原本不甚熟练的政务如今约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每日甚至还能多和王翦等好友过上两三招打发时间。

可……也未曾经历过这种阵仗啊!

便是一旁不喜欢思考过甚的王翦如今都察觉到了什么,有些担忧的望了他一眼。

聪明人心中都清楚,今日陛下忽而提起兵权绝非偶然,想到陛下那日似随口而出的戏言,蒙恬只觉得后背都在隐隐的颤抖。

胸口处似乎有有人在不停的敲鼓,咚咚咚的声音不绝于耳,蒙恬几乎听不清其余的声音。

却偏偏能让君王那声“蒙大人”清晰传来,似乎注定了要他给出一个答案。

好男儿志在四方,蒙家数代均是沙场悍将。

蒙恬从小所学便是兵法兵书,不论寒暑从未落下过练武,为的不就是有一日如同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一般驰骋沙场,为国尽忠?

如今终于有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还要犹豫吗?他还在犹豫什么?!

蒙恬心下决然,不再望着自己的祖父,反而平视着前方大殿的台阶。

蒙恬知晓,从这再往上便是君王九五之尊的尊位和桌案。

那个年纪同他差不多大小的少年如今已经是执掌一方朝政的君主,浑身气度完全不似少年人,行事甚是老成,却又使得四方赞许。

而他甚至还痴长几岁,如今若是后退,蒙恬觉得自己必定会羞愧而死!

膝盖猛的砸向冷硬的青石板,蒙恬听见了自己坚毅的声音:“蒙恬当得!”

很好。

嬴政眼中笑意更深:“既如此,蒙将军便不用再过担忧了,快快请起罢。”

说完又道:“岳将军听令!”

“喏!”岳飞一直静默不语,心中却满是对嬴政的钦佩。

年纪轻轻便能深得人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此等心计便是老谋深算者也自愧不如。

不愧是他幼时所学兵书中那为后世万万人赞许的千古一帝!

“传寡人令,今封蒙恬为上将军,王翦为裨将军,皆由岳将军统领。三日后出发,前往……武关!”

来了!

嬴政这一系列命令给众人第一个感觉便是意料之中!

接二连三的册封大将,所为何事几乎不用再想。

武关二字一出,百官心中同时一震!

竟是武关!

便是蒙骜也以为此番出兵为的是一直附庸于大秦的弹丸之地——大韩。

谁能想到,竟真的是武关!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为“三秦要塞”。

乃是如今大秦最重要的几环之一!

古籍中早有记载:“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而轻重分焉。”

可想而知武关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过武关再往前一步,跨过秦岭,便至……蜀中!

嬴政像是完全不惊讶于众人的反应,一手托着下巴,神态轻松:“若是区区之地,尔等真想如此兴师动众?”

言下之意,大韩这种区区之地完全不值得他费心,便是留着它也寻不出什么风浪来。

嬴政手指轻点桌案,语气悠然:“谓我大秦雄兵,不出则已,一出必将惊世骇俗。众卿以为呢?”

他这一席话说的不甚大声,却使得每个人都若有所思。

到最后他们不得不承认。

嬴政是对的。

若是大韩这种兵力不足国力薄弱,而且君主还是窝囊废的国家,的确不值得费多大的功夫。

如今既然已经重整兵权,敕令大将,要的便是那寻常人不敢去的天险蜀中!

嬴政放开手中奏章,竹简落于桌案上的声音清脆有力,像极了敲在众人心中的警钟!

“诸位既身处寡人


状态提示:第92章 蒙家后继有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