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集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第243集
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第二百四十三集
527、播种文明,你富我富大家都富
刘贤玉办企业将近20年。
她对上寮村应该如何走上致富小康之路心中有数。千条万条,关键是人才这一条。
自从她狠抓社会治安整顿,挽救失足青年后,上寮村社会秩序日渐好转。这时候,她想,如何杜绝违法犯罪现象,让村民们的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中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呢?她沉着冷静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首先从村支两委动手。
过去的班子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只讲大话、不办实事。刘支书逐户调查,明察暗访,一夜之间调整村干部7人,组长9人。
她让年轻人上第一线,挑起重担。
这其中,她起用了两个德才兼备的重要角色:一是村主任刘解刚;一是村治保主任黄良平。刘39岁,村里能人,工作特有方法,抓得人拢;黄32岁,是刘支书一手培养出来的,懂法治。
上任之前,他们3人都先带头致富,口袋里都有为群众办实事的钱。以3人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干部群众向小康建设迈出了大步伐。
刘贤玉一上任,就将自己购买的企业,一个产值18万元的电力站捐给了村里。
头一年,这个实体净赚55万元。她发现本村小煤窑多,电力供应紧张,缺少科学管理,于是,她带领村干部,架设了一条2、5公里长,耗资15万元的高压线路,自己垫资3万元,一下解决了上百个小煤窑的供电问题。
接着,她对这些小煤窑实行规范管理。她一个一个去调查,去解决问题。1996年“秋老虎”季节,她连续10多天翻山越岭,帮助解决问题,最后病倒在工地上。
刘贤玉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看见,刘支书病还未痊愈,就领着 那些青年们修好了被洪水冲垮的3座河坝,还新修31水渠道、两口山塘、三条水泥公路,总投资8万元,她本人捐款2000元,捐水泥4吨。
从此村民告别了干旱缺水的岁月。
村里的小学校,教室太旧且少,62个学生挤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上课,刘贤玉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
她自己拿出8、7万元(现金5万元,钢筋、水泥款3、7万元),还多方筹资36万元,首先投资扩建学校,增加4个教室,新建校门170平方米,扩建学生运动场,增添教学设施。
有一条学生上学的路,茅草比人还高,下雨时成了烂泥路,刘贤玉看到孩子们上学时摔倒在地上,她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痛。
为此,她带头投资,新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仅1996年,村里投入公益事业费用54、6万元,其中,刘贤玉垫付、投入的就有11、4万元。
这一年,他们还清了上届移交的欠款15万元。在全市百强村投资150万元,兴办了一个自产自销的大型养猪场。现已存栏近千头猪。
三年内全村消灭荒山。全市百强村排队再列前茅。
宁乡县,村民陶成贵1985年经人介绍,卷着破棉被,拎着一口破盅,找到刘贤玉:“刘厂长,我在家乡实在困难,让我到你这当个工人吧!”
刘贤玉见他老实厚道,虽然瘦弱,一脸菜色,但却是个实打实的小伙子,便答应收他为徒。陶成贵在湘南铸造厂一干就是14年。
年过去,他的家也搞富了:一应俱全的家俱、电器,日子过得挺红火。
陶成贵在厂里已是独挡一面的技术工,有人叫他跳槽,或自立门户自己干。他说:“像刘厂长这样的好人哪里去找,我不走,我要在这儿干一辈子。”
村民刘细六,老婆患间歇性精神病,5个小孩要读书,家境十分贫寒。刘贤玉费。没饭吃又送去粮食。
村民王兆忠,老婆生了两女,要结扎,可他觉得没个男孩,在村里抬不起头。因贫困而夫妻吵架。他几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要去投河自尽。
刘贤玉闻讯上门做工作,并把儿媳装修好的门面让给他经营。王兆忠夫妻开了个副食店,无钱进货,刘贤玉又拿出5000元给他们作本钱。几年后,王家发了财,小店成了副食批发部,还办了个煤矿。
有钱了,日子好过了,两口子也和睦了。
按家庭财富说,刘贤玉这辈子也不愁吃,不愁穿了。但她是个自家富了还要带富千家的村支书。
1995年,她把自家每年可获40万元的供电站转让给村委会。她说:“现在村里许多群众有困难,自己要作出一点奉献,让大家共同致富才好。”
这个供电站转让后,不到两年,就给村里创纯收入110万元。不少人说刘贤玉是傻子,刘贤玉说:“能为乡亲分点忧,傻又何妨?”
往日,上寮村妇女90是靠打牌、闲聊过日子,刘贤玉当支书后,在她的影响下,妇女们丢掉了扑克、麻将,个个经商,人人争办企业,从事种、养、加工业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绝大多数家庭走出了贫困,奔上致富之路。
11户买了小车,50多户买了大车,246户装上了程控电话,300多户办了经济实体,全村社会总产值今年达到 0万元,人平收入达到4780元,上寮村在全市“经济”百强村中名列前茅。
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