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元末之争霸天下>第229章 行军屯以代抚恤

第229章:行军屯以代抚恤

“那依白老爷子之见,该当如何进行奖励和抚恤?”朱子明道。

白文先既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肯定也有相关的解决办法,而且以朱子明对老家伙脾性的了解,背后指不定还藏着其它一系列的计划。

“回上位,依属下之见,军队同样应当屯田,屯田所得可参照民屯五五分配,给予士卒报酬!”白文先道。

“具体说说,到底怎么个屯田法?”

“是!”

朱子明双眸微眯,仔细听着白文先所言,脑海中已经开始了各种思量。

军屯、民屯都是在屯田,但军屯的效率无疑比民屯更高,因为军队本身就是最为高效的组织。

而且军队屯田也不是啥新鲜事,其目的便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军粮的生产和供给。

毕竟古代生产效率有限,长途运输的损耗又极大,军队若开拔至千里之外,只靠后方运输粮草,损耗之大不是生产力有限的封建王朝所能承受的。

所以古代军队除了打战这一项任务,屯田往往也是重中之重。

以征南军四万六千名士卒为例,尽管没法做到全部屯田,但拿出四万人进行屯田绝对不成问题。

四万人屯田开荒,以军队的高效率配合大量铁器牲畜的使用,预计屯田百万亩不成问题。

一百万亩土地配合种植小麦和大豆,预计一年可产两茬作物,再撒点八公山上开采的磷肥,一亩地一年收个三石粮食不成问题。

即便将军府和士卒对半分,将军府一年少说也有个一两百万石粮食的收益。

当然,这样做的重点是能够让麾下士卒切切实实获得好处,不至于生出被忽悠的念头和想法。

如此一来军心可稳,而且军队进行屯田也把整个征南将军府消耗最大的一项抹平了。

只要军队屯田成功,往后养十万、二十万大军乃至百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民屯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灾民过几年就会安顿下来,到时候没有了灾民,屯田开荒岂不是就此废止了?

这显然是不行的,这可是三项政令中最基本的一项,解决生产端问题的政策怎么可能废止?

所以逐步实施军屯,或许将是目前最好的替代办法。

但军屯怎么实行,士卒和将军府收益比例如何划分,以及该如何保障每一个人的收益,都需要进行仔细的思量!

不过此事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白文先既然拿军屯出来说事,自然是把许多方面考虑清楚了的。

首先就是关于抚恤奖励的问题,一时间拿出七十四万亩土地,征南将军府几乎不可能做到。

因为开垦出来的土地已经成为了屯垦百姓的定居点,总不能为了抚恤奖励士卒置治下老百姓于不顾吧?

这不是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掉一个,又有什么用?

唯有进行军屯方能解决问题,军屯开垦出土地后,将土地权益划分出产权和使用权!

产权是可以分割的,可以分割到每一名士卒手里,甚至还可以多给土地,那都不是问题。

但土地的使用权暂时属于征南军整个集体,由将军府负责统筹安排耕种,耕种获得的收益按照付出的劳动和产权多寡进行分配。

举个十分简单的例子,假设张三有十亩地的产权,那么他将获得十亩地的产权收益。

同时张三又照顾了二十亩农田,那么他依据自己付出的劳动又将获得二十亩农田的劳动收益。

这样只需事先约定好劳动收益和产权收益占一亩地收益的比重,便能轻松的算出张三一年的收益是多少。

有了实打实的收益在手,就不会有人觉得朱子明说得是空话,像搞传销似的专门给人开空头支票。

而将军府在其中处于什么地位,或者问将军府凭什么来分取屯田的收益?

如果真要问为什么,倒也能讲出个一二三四五来,比如将军府负责组织、负责提供牛马等牲口、负责兴修水利等等,有的是原因!

但这些都好像在讲废话,压根没有说到根子上。

真正的根子在于强权,强权就是将军府分取收益的根本。

而且关于这一点,众人也不会有任何怀疑和困惑。

皇粮国税都交了几千年,老百姓早就习以为常了。

此番军屯定下的比例依旧是五五分成,将军府收取五成,士兵获得五成。

士兵获得的五成分为产权收益和劳动收益,其中劳动收益要占大头,占士兵收益的七成,产权收益则只占三成。

为何这般设定,自然是为了鼓励大家多劳多得,不然把产权收益抬得太高,很容易打击大家生产的积极性。

但也不能把产权收益调得太低,产权收益太低了,只要努力种地比上阵杀敌还要划算,谁还愿意过刀尖舔血的生活,乖乖在家种地他不香吗?

士卒的认识和文化程度虽然不高,可个中蕴含的道道绝对能够摸得门清。

而世人皆知趋利避害,朱子明要做的便是利用制度诱导大伙往他想要的方向上走,而不是依靠强权压迫大伙跟上他的脚步。

因势利导,方能如顺水推舟一般轻松不费力;逆势而为,便是天王老子也给你干得稀碎!

话不多说,有关士卒抚恤奖励一事到此基本算是确定好了,接下来就等具体的章程修订,并形成征南将军府的具体文件后,下发执行!

而在具体文件还没出来之前,朱子明就已经通过各将领把口


状态提示:第229章 行军屯以代抚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