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班师回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已是九月。
自吴汉两军大战结束已快两月,总计二十七万六千多名降卒经过精简编练,裁掉了十二万三千余人负责屯田生产。
留下的十五万三千余人则被分成五个总兵营,分别交由傅友德、丁普朗、常遇春、李勇四人统领。
其中傅友德颇受看重,朱子明更是有意将其树立为一面旗帜,以展现自身对汉军降卒一视同仁的广阔胸怀,所以命其统领两个总兵营六万人,并封做将军!
当然,丁普朗作为第一个投降的汉军将领同样也被封为了将军,不过只负责统领一个总兵营三万人马而已。
然后是常遇春那里,他手里原本就有两个总兵营六万人马,只不过目前有三万由蓝玉统领负责驻守洪都,因此身边只有三万人马。
朱子明为了加强他的实力,便将一个汉军总兵营分给了他。
如此一来,直接归常遇春统领的兵马就达到了九万人。
另外由于丁普朗、傅友德二人暂时皆归其辖制,其能够指挥的兵马也达到了恐怖的十八万人。
遂被朱子明封为征西大元帅,负责后续一系列征讨倪汉政权的事宜。
最后就是李勇,李勇手里原本就有一个总兵营,现在又分给了他一个总兵营三万人,手中兵马直接来到了六万。
手中兵马多了,自然就有别的任务要派给他,例如负责征讨江西地方以及配合浙西的冯国胜两面夹击福建,彻底消灭盘踞在福建地区的元军陈友定残部,肃清整个东南的残敌。
一通安排下来,吴军内部的局势也就比较明了了。
后续的战斗将主要交由常遇春、李勇二人负责,而吴军多出来的兵力则需要班师回朝了。
不班师回朝不行啊,西线聚集了太多的人马,四十万吴军加上近三十万汉军降卒,总人数高达七十万。
七十万人的消耗太大了,大得朱子明也有点受不了,所以必须撤一部分兵力回去。
一来可以缓解西线巨大的压力,二来也避免头重脚轻、中央空虚给人机会的情况出现。
最后则是战打到现在,在朱子明的有意算计之下,倪汉政权已经没有太多抵抗能力了。
只需把残局交给常遇春收拾,不断逼迫压缩倪汉政权的生存空间,相信不出明年倪汉政权就该灭亡了。
原本准备的从信阳偷袭汉军后方的战术,朱子明并没有使用,而是把这个杀手锏留给了常遇春。
让他设法和信阳的吴兴配合,争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倪汉政权致命一击,一举消灭这个盘踞在长江上游的政权。
……
话不多说,从九月中旬开始,吴军就开始从望江、安庆一带有序的撤回金陵附近。
首先是冯国用带来的十万人马,由其撤回后方并驻扎在扬州。
为何不是回到原先的驻地湖州和杭州一带呢?
原因非常的简单,浙西的张士诚已经灭亡,吴军江南再无敌手,没必要再在杭州布置重兵。
而未来的敌人只可能出现在北方,所以守好两淮地区尤为重要。
淮西有大舅哥王士仁驻守,且是朱子明发家之地,地理环境也更加优越,因此守住淮西问题不大。
淮东则显得十分薄弱,且基本属于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只有王庄三万人马守卫高邮,怎么看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加强才行。
最后吴军未来注定是要北伐的,届时东路大军肯定要交由冯国用统领,因此把冯国用的十万人马放在扬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扬州离金陵很近,几乎可以说仅有一江之隔,也方便朱子明对大军的把控,防止地方出现拥兵自重的将领。
总之,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冯国用最终驻扎在了扬州,暂时负责守卫淮东地区的安全。
当然,杭州地区也不用担心无人去镇守。
朱子明向来做的都是全盘考虑,既然把冯国用从杭州调了出来,自然就会有其它相应的安排。
比如把自己的另一位大舅哥阎思孝派到杭州去,坐一坐那杭州总管的位置岂不更好?
先前王士礼在后方玩阴谋搞叛乱的事情还没算呢,为了给王家一个最为深刻的教训,朱子明决意大力扶持阎家,把阎家提到一个足够的高度。
未来就让两家疯狂的撕咬,谁也别想再来给他找麻烦。
码的,一群人一天天吃饱了脑壳不想正事,也不去干正事,全都跑来给他找麻烦怎么能行?
当真若是放任不管,最后还不得把自己给气死累死啊!
反正从王士礼一开始在庐州干出给他后院女人下药避孕开始,朱子明就已经对王家有些失望了。
尤其是对老丈人王守财很失望,他还不信王守财会不知道王士礼私底下的一些小动作。
可明明知道却不作为,其结果无异于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当然也只会使得王士礼更加的放肆。
最后玩脱了,胆子大到来造朱子明的反,纯粹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
也不看看朱子明是靠什么起家的?
从一开始就起来造反的强人,搞造反的行家里手,会怕手底下的人跟他造反吗?
另外,还有军情司这样的特务机构在手,底下人的一举一动可以说都难逃过他的监视。
码的!
对此,他只想说:造反造你奶奶个腿的反,老子的反是有那么容易造的吗?
不识好歹的狗东西,给你荣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