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三国时代,周瑜便以他的胆略兼人、气度恢宏和雍容大雅赢得了大家、甚至是敌人的仰慕。但遗憾的是,随着千年岁月的流浙,这样一位才华卓越、气度雍容的一代懦将却在百姓的心目中蜕变成一名妒贤忌能、器量狭小、目光短浅而又意气用事的青年将领。以至于虽然没有任何一部史籍提及那位诸葛孔明在赤壁之战开始后到底做了些什么,但在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争论苏轼词中那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英雄到底是谁。由此,不禁令人感叹岁月待周公瑾太不公平。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儒雅雍容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呢?本人感觉陈迩冬先生在《闲话三分》一书中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这段话说得有一定道理,但周瑜受贬低,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我们根据后事的典故就能看出!无论是从《三国志》到《汉晋春秋》,从《资治通鉴》到《通鉴纲目》,或以曹魏为正统,或以蜀汉为正统,反反复复,众说纷纭。而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身处夹缝中的东吴无论在哪一种正统观念下都处于颇为尴尬的地位。周瑜虽然以他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在历代的史传文学中始终保持着、固有的稳定性。无论是“拥曹反刘”或是“帝蜀寇魏”,在这些熟读经史深受雅文化熏陶的士大夫们的字里行间依旧始终如一地充盈着对周瑜的无限崇敬和由衷钦佩,但任何一个民族都有雅俗两种文化,虽然以礼乐诗书为内核的雅文化系中,周瑜的形象没有发生多大变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以民间意识为内核的俗文化系统周瑜几成“妒才忌能、意气用事”代名词。所以这一切对于一代大智者都是不公平,所以本人不愿意让一代智者周瑜周公瑾过早的英年早逝,准备让他周瑜尽可能的多活一段时间!去和诸葛亮和郭嘉、司马懿、贾羽等人一同争夺天下!
我们书柜正传却说大都督周瑜此时此刻握着手中的酒杯来到自己战船甲板之上,仰天长叹道:“随我周郎出战的我江东军将士,此战十成人马损失九成左右!诸葛孔明如此之恨,万难消也!今日大势已成,若是在与你诸葛亮交战,乃是只我江东于死地!我周瑜万难如此抉择!诸葛亮你我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下一次交战,我周瑜必要一雪前耻,拿你诸葛孔明的人头为潘璋将军祭奠!”
吕蒙见此也急忙上前解劝周瑜说道:“周瑜大都督不必如此,日后必可一雪前耻!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周瑜大都督正值壮年,日后必有和诸葛村夫一战的机会!不必伤感,潘璋将军若是在天有灵!也是不愿意看到周瑜大都督你如此为他潘璋将军伤感的!潘璋将军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