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大汉雄风川军威>第三十四章 董卓的烦恼

第三十四章董卓的烦恼!

上次说到,李肃中了张辽的计,被骗出城!遭遇到了田丰安排的秘密武器——弩炮和投石器的袭击!

李肃一看漫天飞舞着弩箭和石头,立刻滚鞍下马,命令盾牌手保护自己撤出去,回奔主帐告诉董卓!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李肃此人虽说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单枪定乾坤。但逃跑的工夫可是绝无仅有的快!纯熟!他知道此时如果他还在马上那么就是活靶子!必定会被射穿而死!董卓手下都是此等之人,焉能不败!

漫天弩箭和石头袭来!弩箭的速度远远要快于石头!弩箭成片而来挡住了太阳,仿佛天狗食日一般,让太阳光很少可以照耀到李肃士卒的脸上!弩箭一般都长足足有两米到三米左右!田丰命令所有弩箭和投石器齐发,这是什么概念,五排弩炮足足有一百只弩箭,四排弩炮足足有八十只弩箭,三排弩炮六十只弩箭,双排弩炮四十只弩箭,单排弩炮二十只弩箭!而此时田丰所用的弩炮五排的有二十座四排的五十座,三排的整整有一百座,双排的更是有一百五十座,单排弩炮足足二百座,别人以为弩箭挡住了阳光是夸张,我们算算这是多少只弩箭齐射一万九千只弩箭咆哮而出!李肃所帅才一万五千余人,这些没有李肃的反应那么快,都在傻傻的在那里愣着看着这个天下奇观!他们都没有反应到危险的降临!不过弩箭的速度简直太快了,挂着风声呼呼飞射而来!有一个士卒骑在马上,只听噗的一声,弩箭从他身体穿射而过,有射在了他身后的骑兵身上还不减速,就这样足足射穿了三四个人,并且这些人都被牢牢的钉在了一起,一万九千只弩箭呼啸而来,董卓军有些士卒命大,爬在了地上,侥幸的躲过了一劫!但真可以用死尸遍地来形容当时的场面,虽然李肃跑得快躲过了一劫,但保护他的盾牌手,他亲眼目睹了几只弩箭把盾牌射穿射在他们身上,可以说此时李肃心里有了一个牢牢的印象,这也是他心里的阴影从此以后,李肃但凡见到弩箭就会害怕到不寒而栗的状态!此时两山中间血流漂杵,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瞬间李肃的一万五千士卒就损失殆尽,剩下不足几千人,不过李肃根本就没有停,他还在向外爬着,因为漫天的石头有呼啸而来,有些躲在地上的士卒侥幸躲过了弩炮所射出弩箭的袭击,但他们没有想到死神并没有止步,整整五百座投石器,所投射而来的大石头,从天而降!有些爬着地上抱着头躲过一劫的董卓士卒还来不及庆幸!就被石头有的砸在了身上,有的砸在了脑袋上,更有的缺胳膊少腿,场面极其血腥!现在可以说这里变成了一座地狱,收割人命的地狱!

此时在山上看着山下如此场面的田丰,也为之动容!田丰虽然知道李宇和刘华两强联手所设计出来的弩炮和投石器的威力!但田丰也没有想到会变成如此这般!

关公关二爷,也震惊异常!人心毕竟都是肉长得,见如此情形难免动容!为期还是享誉中华数千年之久的武圣人!

而此时张任奉命守在山口,拦截逃脱敌军!就在此时见田丰把令旗一摆命令张任让出道路,放剩下几百伤残士卒离去!张任有些不明白,跑上山去问田丰为何让出道路!

田丰叹了口气说道:“真乃无奈之举,他们都是老弱残兵,亲身参与到如此血腥之地狱!日后还焉能有胆量在进入战场!上天有好生之德,方他们一条生路把!”

张任听田丰如此说,只好放下自己的想法!关公看出张任此时心中不快,上前一步,拉住张任的手,来到山顶之上,张任此时眺望山谷之中,只见此时山谷之中,血流漂杵,死尸堆积如山,足足给有几千人被弩箭射到,定在了山上!有些士卒被石头砸的压在了地上!而逃出去的士卒,在山上眺望,多数都是缺胳膊少腿之人!张任见此也不免动容!

关公叹了口气说道:“我能想到战争的残酷!但只是一瞬间的工夫,数万人的队伍,张将军你看看还剩下多少人,不足一千人。并且多数都是伤残士卒!哎!四弟本是修佛之人,料来他也没有想到过,他所创意制造的弩炮和投石器,如今居然制造了如此人间地狱!”

田丰也漫步山顶说道:“哎!李宇元帅乐善好施,苦建大王推行仁政!没想到今日有此孽业!我建议二将军,你亲笔书信给岐山关的鞠义和霍格两位将军,让他们组织士卒,就地掩埋敌军尸体。另外请二将军在休书给大王,让大王择选高僧超度,此战我军与敌军之阵亡将士把!”

关公听此点了点头,说道:“就依军师所言把!”

张任此时说道:“二将军,军师此时还不是我等感叹之时,大事未成,此战未定!董卓军虽败,但仍有三十万之众!我军因立刻依计而行,进驻天水城才是上策啊!!”

关公和田丰对望一眼,二爷明白此时确实不是感伤的时候,关二爷立刻传令全军立刻进驻天水城!

另一方面因为此战过于顺利,董卓军还没有反映过味道,就是郭汜也前脚刚进董卓军中主帐之中!所以二爷关公命令中军官传令高顺立刻进驻岐山关,为何不进驻天水城呢?因为天水城此时,不缺大将!而岐山关不同,岐山关此时兵不过三万,将不过鞠义和霍格!虽然鞠义知兵善用!但武艺上鞠义和霍格实在不高!所以二爷传令高顺帅军即可赶回岐山关!另一方面传令给传令兵,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董卓的烦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