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商道人生>第一百零六章 实地考察

还没有痊愈的腿脚走在坎坷不平的泥石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有些吃力。

走不上十几分钟,韩易就感觉腿筋有些发紧,大腿上的伤也有些隐隐作痛起来,但是,相对于腿上的伤来说,却还不如他的心情来得郁闷。

今天是他出院后的第二天,韩易有些迫不及待地就去了盐林工业区,人都说眼见为实,韩易也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于其呆在家里琢磨着那些让人挠头的数字和文字,还不如去实地察看一番。

而且,不是亲眼进行实地考察,韩易这心里还真的是没底,从邱兴文把那两百亩地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就觉得肩上是沉甸甸的担子。

何晴有些不放心,把营销中心的事情交代给了方隽之后,陪着他一起下来了。

因为腿伤还没好得利索,何晴原本是想让韩易在了外围看上几眼就算了。

可是到了地头之后,韩易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不顾何晴的阻拦,硬是决定下车要亲自步行进入工业区的规划地块看看,看是否能从中寻找到一点灵感和契机。

但是一路走来,他的心却有些沉了。

从曾庆华和邱兴文还有林晓的嘴里,韩易对于这盐林工业区这个名字可算是耳熟能详,可到了今天,才算是窥得了全豹。

说是盐林工业区,其实是照了盐林镇所说的。

这地方原本是大生产时围海造田的产物,后来发展养殖业,又经过了多年围垦之后,顺着海岸线弄出来的这么长长的一块地,一直绵延过去有好十几公里,中间经过五六个乡镇,不过这打头的却是盐林镇,整个工业园区的第一期规划也是以盐林镇为主,所以才叫了盐林工业区这个名。

多年以来,盐林镇的这片地方就是作为盐滩存在,还有一个盐业局下属的国营盐场单位在监管着,后来因为国家盐业管制,说是盐林工业区出产的盐不符合国家标准,就给停了,从此荒废在了那里。

说到这盐林盐场,韩易就不由得想起了九四年那次百年一遇的大台风,那是乐云人心中永远的痛,海堤崩裂,海水倒灌而上,绵延几十里,全是一片汪洋,当年那场风暴,夺取了几百条鲜活的生命,整个乐云市遭到了不可估算的损失,后来乐云市z fu痛下决心,沿着海岸建起了全钢筋混泥土的高大的高标海堤坝,才使得这生命线真正地让人放心了下来。

有了这块海堤守护,才是z fu下了开发工业区的决定,不然的话,要是还是以前的那种土墩塘,给了那些人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韩易现在站立的地方,就是当年盐场的厂部所在,盐场早就解散了,里面空空无人,韩易上了几级台阶,但是任凭他如何极目远望,入目之处,只是一片繁密的盐碱地上特有的红柳,荒草凄凄,用满目苍痍来形容毫不为过,这样的地方,开发起来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怪不得推行的难度如此之大。

其实韩易一路过来,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那些企业对于新工业区的抵触为何如此之大?

原先他还有些想不通,真到了地头,韩易才觉得他们有那样抵触的情绪,还真是情有可原。

相对地方坏境的园区恶劣来说,其实对于新工业园区,最大的困扰还在于交通,虽然是一个间接的问题,但这却是不得不现实面对的问题。

韩易这从市区下来,一路下来,沿着山整个绕了一个大弯,上坡下坡,爬过了两条山岭后又折了回来,而且就这经过道路的状况,不说国道,连镇道也算不上,有很大一部分全是那种坑坑洼洼的泥石路,不但颠簸,而且狭窄,就是两个车交汇,也只是能先停下了慢行,然后才能堪堪通过。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货物进出,畅通的交通总是重要的,你连个路都没弄好,让别人的心如何能安定下来。

都说了要想富,先修路,可是这盐林镇多年以来,一直就处于城郊偏僻之处,游离于领导干部的视线之外,盐林镇不象柳镇和虹镇,有着特se的支柱产业,除了一个国营盐场之外,没有任何经济发展的优势,也没有任何的集约化优势产业,就仅有的几个小工坊,根本就是不上眼的。

这么些年了,城市建设i新月异,却没有谁会想到把市政建设延伸到这里来。

要想新工业园区能得到长久的发展,道路升级不可避免,势在必行。

但是要是真的升级,韩易想起了一路过来所见那道路两边毗邻而造的民居,不禁一阵头疼,要在农村里开出一条大马路来,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难啊!

就在韩易为这犯愁的时候,赵斌也正在办公室里蹙着眉头翻看着手头上的资料。

这些资料都是那些省里下来的专家组在考察之后汇集的问题,其他的问题自然不少,但是这些省里下来的专家里不乏有目光如炬的,一眼就看出了制约整个工业区发展主要的症结所在,提出的意见也直插要害,道路,交通。

园区的建设可以慢慢来,就是园区里面的三通一平也可以慢慢来,但是,园区通往外面的道路却势在必行,不然的话,不说企业不喜欢搬迁进来,就是工业园区整个的建设进程也是大受影响。

可是症结是找到了,如何解决却是个大问题。

工业区的开发已经是提到了议程上的事情,迫在眉睫,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等,真等到这道路先造好然后再开发,怕是真的黄花菜都凉了!

赵斌心里明白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六章 实地考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