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耀与两位大人相互看了看。
这是数月前奏折,按理说是不会再被拿出来讨论,为何皇上突发奇想的要提这事,难道当中有什么蹊跷?
“回皇上,这折子……当初先皇在查阅过后,便交与了您。再之后全权由您来批阅负责的啊。”一位大人回答道。
隆蕴把折子往桌上一拍,说道:“答非所问。”
那位大人见皇上如此反应,便不敢再出声。
另一位大人犹豫了一阵,十分小心的回着:“皇上,既然边关并没有再因此传来急报,那便是好事。皇上又何需再为这些小事而动气呢?”
隆蕴斜了眼那人,不悦道:“朕问你这些了吗?”
那位大人也不再回话,默默的低着头。
君心难测……
如今只剩下和政耀一人未开口,他也有些为难。因为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话里有话,还是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
“司直大人怎么不说话?”隆蕴问。
“回皇上。臣以为,这事确有蹊跷之处。”
隆蕴一听这话,心想和政耀不过是在附和自己。
“是吗?那你倒是说说,蹊跷之处在哪里?”
和政耀没法,这话已出口,再如何也得说下去。这件事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自己哪里还记得。但当初提起翔云异动时,自己也曾在朝堂上说过‘此事尚未查明,不宜动兵’之类的话。
“如皇上所说,在翔云与我朝和亲之后,只唯独这一本奏折提到翔云异动的事。在这前后,也并没有再出现类似的事。当初先帝认为,此事尚未查明,便将奏折移交与还是太子的您。臣觉得,此事恐怕并不属实。却不知,是边关的失误,还是有人刻意制造矛盾。假如是边关的失误,那便要追究上奏的人员以及情报的来源。如果是有人刻意造成矛盾,边关的将领亦逃脱不了责任。这关系到我朝与翔云所有百姓的安危,不可掉以轻心。皇上再次提起这事,确是英明之举。”
“噢,司直大人所言极是。这是关系到两国百姓的大事,所以朕想彻查此事……不知道三位大人……”
隆蕴的眼睛不怀好意的在那三人身上晃来晃去。
和政耀以及其他两名大臣听隆蕴这话,是要在他们三人之中挑钦差。本能的深吸了口气,三人暗地里眼神相互交流着。
那两位大人猜测和政耀被点为钦差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他女儿就快与皇上成婚了,皇上应该不会折腾自己老丈人吧?
那……自己就危险了。
“朕看这事儿……就由司直大人去吧。”
吓?!
和政耀内心讶异,为何是自己?两位大人一听是和政耀,这才舒了口气。
“朕知道,你们当中谁都不愿意当这钦差。”
“皇上……”
“不必解释,朕很明白。毕竟事隔数月,调查起来并不轻松。朕……只想知道,这折子的背后是谁在捣鬼,为何要污蔑翔云。假设当初先皇信了这上面的话,两国开战便不可避免。好在先皇英明,将其放任一旁。我想贼人也是因为没成功激起战火,所以才没继续下去。”
“皇上说的句句在理。”
“三位大人都是朝中元老,也是先皇的得力干将。朕自然也信得过你们。所以想着,司直大人做为钦差去趟边关,剩下二位大人在都城暗中排查。此事不可声张,更不能跟任何人提起。明白了吗?”
三位大人叩首,齐声道:“臣等领旨。”
“司直大人,待朕与媛籹大婚后你再去吧。届时,朕恐怕还有事要吩咐你去办。”
和政耀拱手道:“臣遵旨。”
其实三位大人并非真的想逃避。只是新君上位,他们还不能琢磨隆蕴的心思。怕自己办不好皇上吩咐的事,到时候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不划算了。唯有等隆蕴自行将意思表述清楚,他们才能见机行事。
……
隆蕴反复看过这本奏折数次,并没发现任何批阅。
龙渊分明让龙允处理批阅,但他没有任何动作。只用这本折子来威胁炎菲雅,借口将炎菲雅打进了冷宫。莫非龙允与这件事有关?可他为什么要陷害翔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