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神帝无敌>778.第778章 符箓术的三大流派

符箓体系非常庞大,目前已知的就有上千种,这里云天认为比较有价值,并加以理解和掌握的就有上百种,不过如今他还做不到炼制更高层次的符箓,第一次的试炼,他的目标倾向于炼制最传统的符箓,而不是冒险尝试高难度的东西。

根据墨阳城符箓堂的相关资料,这里的符箓最常用的大概有上百种,之所以是最常用,自然其材料的采集也相对容易些,不过上百种符箓包括了从一到四品的不同等级,以云天眼下的状况,自然是首先尝试一二品的符箓才是正理。

符箓术古有传承,但又门派众多,不过大而论之,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三种,第一是道家符箓咒法,第二是犁头巫家,第三是魔族血咒流派。

第一种道家符箓咒法,乃是当今流传最广,也最为世间认可的一路符箓传承,符箓术本就是一种借助某种媒引引动自然之力,并将自然之力无限放大,从而释放出强大威力的一种借力方式。

符箓术的威力释放,主要包括外放和引力两种,其中外放指的是符箓中本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然后通过符箓被催发后,释放出巨大的威力来。但这种符箓往往都是那种高阶的灵符,低级符箓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对于大部分中低级的符箓来说,其威力主要来自外力吸引,也就是所谓的引力,这个引力的名词指的不是地球引力之类的东西,而是借助于符箓这个媒引,引动周围自然之力定向流动,从而释放出巨大威力的过程。

道家符箓术是符箓术中最完善,也最容易控制其施法后影响的咒术,它很少会像巫术那样出现施法后时空的局面,所以被视作符箓术的正统。

道家符箓术严格按照颜色划分,其中威力最低的自然是黄色纸符,这是最为普通的符箓,大多数的道士因为各种原因,基本上很难突破到二星符箓师,这也就使得大部分符箓师终生所学,也只是接触到黄色的纸符而已。

只有天资卓越,又有机缘的人,才可能突破到更高,也才能炼制更高等级的符箓,比如二、三星符箓师的红色符箓,四五星炼丹师的银符和黑符。

不过越高等级的符箓所需的资源和成本也越大,这也使得想要成为更高等级的符箓师,就需要获取更多地资源,久而久之,更多地符箓师都因为这个原因而难得寸进,得以迈入到更高境界的,也就是那极少数自身拥有诸多优势,且一直不为资源和符箓炼制材料发愁的人。

道家符箓术释放出的威力,并不全是具有破坏力的,有的同样能够起到帮助人的作用,比起邪恶的巫术来,更为人们所喜,也就自然被人们视作正派。

第二种犁头巫家,也许说起来比较陌生,但其实这东西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巫术。巫术后来的发展,又引申出怨咒和降头之类的东西,不过犁头巫家的威力并不大,至少比起道家符箓咒法来说差了太远,只不过这种巫术施法简单,对施法者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使得一些没有多少修为的人也可以借助于这种手段伤害对手,久而久之,这巫术反而被更广泛地流传开来。

巫术是很邪门的东西,尤其是其针对一些普通人的恶意手段更是令人发指,是被正道所不容的,因此一直被严格打压,只不过这东西因为传承简单,功效又好,所以一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始终在民间流传着。

巫术有很多种,这其中就有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比如伤人于无形的犁头符,一般是取来一张红纸剪成犁头状,然后在里面写上愁人的姓名和住地,将犁头符写入红纸上,施咒的时候,将犁头符的头部朝准仇人的方向,诵念犁头咒,便能将咒语施加在仇人身上,届时仇人破门败家,皆有可能。

另有一种小人符,包括有红黄白三色纸张,可以先做出草人、布人或泥人,然后将黄纸白纸写上仇人的生辰八字和名字,并包裹在小人身上,而后将小人塞入炕底下,每天取出来默念犁头咒九遍,再向着西方叩首诵念九次,待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便可将小人取出,用钢针扎之。此时黄纸白纸就有区别,若是用白纸包覆,钢针扎眼则眼生疾,钢针扎口则口舌溃烂,钢针扎腿则腿生暗疾,钢针扎脑则头痛欲裂,生不如死。

若是和其人有生死之仇,则改用黄纸包裹,钢针扎眼则眼瞎,钢针扎口则咽喉溃烂不治身亡,钢针扎腿则腿折断,钢针扎脑则头痛而死。

又比如还有一种绝户巫术,运用符箓断其人子孙位,当然这就需要对卦法有一定的了解,只要下咒准确,则其人子孙绝户,后代断绝。

应该说巫术大多是非常阴毒的手段,而且施展起来又简单,对世人的威胁很大,也为人所不喜。

巫家符术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并不是以纸符为主,所以制作的时候也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就比如道家符箓术完全以黄、红、银、黑、紫、金六种颜色来划分等级,不同颜色等级不同,红色的符箓就一定比黄色的符箓高级。而巫家符术用符并不多,有不少都是用其他的工具或材料制符,甚至就用日常所用的东西便能下咒,而且红纸下的咒却未必就比黄纸下的咒高级。

第三种魔族血咒流派则是比较特殊了,魔族血咒流派施法所以靠的媒引是魔族的血液,而且其施展者条件更为苛刻,需要魔族的高血统族群才能施展,而且一旦施展,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所以这一支流派除


状态提示:778.第778章 符箓术的三大流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