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可汗>第485章 妙计
时吐谷浑兵马二倍于托西,却被打得大败;后来杜暹部只一万人马就轻松攻下城池。由此可看出目前在黑沙城的杜暹部定是唐军精锐之师,否则薛崇训在第一次失败之后不可能又派出更少的兵力袭击黑沙城。兵力强弱不全是人数,敌强我弱,也怪不得兄长作战不力。”

杨我支的话提醒了突厥大臣们的思路,默啜的妹夫立刻说道:“这样看来恐怕薛崇训给杜暹的军令是撤退了,他不太舍得让最好的精兵勇士冒险被我十几万大军围困。”

另一个人附和道:“唐军主力真要慌慌忙忙地跑到黑沙城来与咱们决战,倒也不是坏事。他们要赶在咱们骑兵之前到达黑沙城非得轻装简行不可,到时候十几万人吃饭也不是个小问题,肯定非常依赖后续运粮。咱们正好袭其粮道,使其不能久持,若退兵则趁势掩杀,对我大大有利。”

默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那咱们就将计就计,用唐朝信使的印信给杜暹重新传一道军令,让他守在黑沙城待援。我军尽快赶到黑沙城将其围住,无论唐军是作何打算,诱其主力来救。若是薛崇训不来,咱们吃掉杜暹的精锐也算是掰回一局。”

众臣纷纷附和道:“可汗英明。”

于是默啜便选了一个汉臣换上唐朝使者的衣甲,又让几个投奔到突厥的汉人扮成侍从,伪造了一份军令,带着印信等物前往黑沙城“传令”去了。

他们来到黑沙城之后,被检查了印信顺利见到了杜暹。因为那些东西本来就是真的,自然没有什么差错。杜暹接见时,本来认为是薛崇训派的人,还寒暄了几句问了下三城的天气什么的,那假信使便信口胡诌,倒也没出什么纰漏。

但杜暹扯开信一看顿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因为是用汉字书写的,并非密文。按照薛崇训的一贯做法,距离几十里的军令都是用密文写的,明光军中自然也有晋王幕府的文官负责译字。但这次怎么会直接用文字写明?

杜暹抬头看了那信使一眼,信使的目光看着别处一副申请自若的样子。杜暹也不动声色,先将军令的内容仔细看了一遍,军令中下令他巩固城防死守城池待援,引诱突厥主力来到黑沙城,然后与之决战。

这个军令与杜暹期待的立刻撤退完全相反,他狐疑了片刻,便说道:“上边来消息了,让兄弟们收拾收拾准备弃城,这黑沙城破成这样也没啥好留恋的。”

信使愕然道:“不是叫你们守城么,你敢抗命?”

杜暹顿时笑了:“这信上了漆封,你是如何知道的?”

信使的脸立刻涨|红:“我听见谋臣们这样说的。”

杜暹哈哈大笑:“哪个谋臣?”

信使不了解薛崇训幕僚的名字,一时答不上来。杜暹当机立断道:“来人,将细作捉拿看押,带回去之后问罪!”

“你要谋反?!”信使硬着头皮骂起来。那两个字十分刺耳,让一旁的文官也侧起耳朵,他们的职责就有监视武将一条,所以对这种事儿特别敏感。但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杜暹的决定,因为大伙实在想不出杜暹有啥反叛的理由和可能。

杜暹将军令拿给旁边的幕僚们看,说道:“王爷的策略绝非冒险与突厥一战,从一开始就在设法逐渐削弱突厥实力兵壮大联军,今番绝不可能临时改变。又加上此信疑点诸多,故而不用听信,撤出黑沙城方是上策。”

……

等默啜率军回到老巢的时候,哪里还有半个唐兵的影子?城中粮草财物被掠夺得所剩墙城门也垮了没有修缮几乎失去了大部分防御能力。不过唐军并没有屠城,城中平民牧民死得并不多。本来默啜自认为是一出妙计,不料一点用处都没有杜暹还是跑了。

此时唐军大军进逼,突厥上下都在关注战事胜败。不过至少有一个人最关心的不是这个,他便是左贤王暾欲谷的孙子亓特勒,亓特勒一进城就急忙去找公主阿史那卓,却没寻到人,问她的家人说被唐军虏去了。

稍后亓特勒又从城中的突厥人口中得知,阿史那卓被杜暹派人送回三城进献给了晋王薛崇训,亓特勒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满怀愤怒出阿史那卓的遭遇,并指着旁边李适之的鼻子骂忘恩负义,要托西杀了为阿史那卓报仇。李适之辩解了几句,亓特勒又道:“枉阿史那卓公主平时对你千依百顺,事到临头就只顾逃命!当时我尚在城外作战,你在城中为何不带公主一道走?恐怕那时你早就她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句话不仅是在责怪李适之,连托西等人也一并被牵连,因为托西他们也和李适之在一块儿,确实是丢下家眷就跑。

托西不满道:“当时的情形你又不是不知道,地动山摇城门突然倒塌,兵败如山倒,咱们哪里还有机会去救人?你也怨不得李公子,他和我们都在心忧战事无非顾得周全,情有可原。”他在为李适之说话的时候其实也在为自己辩解。

“李适之不过是一个汉人,公主可是小可汗的妹妹,您何须护着他?”亓特勒愤愤地说。

托西道:“李公子虽是汉人,但并不是咱们的敌人,他没有罪过,咱们为何要杀一个向着自己的朋友?”

在场的还有亓特勒的祖父左贤王暾欲谷,暾欲谷心里也有算盘:那阿史那卓公主就是一个红颜祸水,挑起了前可汗之子阙特勒与暾欲谷部落的矛盾,现在被掳走了反倒能多少化解两家的怨恨,没有了这个女人,以后的关系尚能慢


状态提示:第485章 妙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