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用派人护送李喜喜等老卒返乡,而在过去的几天里,他一直住在貊高的军营之中,身边除了两个护卫之外,其余一点人没有。
甚至还故意掀开门帘,让外面经过的士兵可以看到。
这一举动,让胡骑兵卒也都敬佩这位冯大都督,于是人人归心,李思齐反而战战兢兢,生怕被手下人出卖,献给冯国用,作为礼物。
没法子,李思齐只能挖空心思,讨好大明。
就在李喜喜等人离去的当天,李思齐只身到了冯国用军帐。
“关中陕西之地,除了在下之外,尚有张良弼、脱列伯、孔兴等人,他们手下胡骑极多,色目人掌权,只怕不易投降。”
冯国用呵呵一笑,“他们不愿意降,那就进兵剿杀!难道这一次北伐,几十万大军,还能指望兵不血刃吗?”
冯国用说完,又对李思齐道:“公识时务,知天命。率军归降,功在千古,我已经向陛下请功,到时候必定重赏于你!”
李思齐的心砰砰乱跳,冯国用虽然手段厉害,但是说话还是算数的,有他这句话,自己在大明朝廷,还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便是如何得到更多了。
李思齐立刻道:“冯大都督,如若不弃,在下愿意做先锋,引兵北上,收取延安府,向西攻取狄道,尽数收取关中之地。”
冯国用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十分喜悦。
别看明军战力很强,但是初入关中,不熟悉道路,不了解民情,还真就离不开地头蛇。
而李思齐这人,能活到今天,就表明他本事不差,如果能使出十分力气,替大明开拓,那是最好不过。
“李兄有这个意思,我自然是赞同。就这样吧,我让傅友德率领三千人,给你当副手,你们并力北上,我总督兵马,随后而来,咱们联手,光复关中!”
李思齐稍微一怔,傅友德可是他昔日的手下败将啊!
“行!在下必定奋勇争先,为国立功!”
摆平了李思齐,冯国用的心稍微安定,立刻写信给张希孟,汇报情况。
西路明军,不但拿下潼关,还收服了李思齐,获取数万精兵,打开了关中门户,堪称战果辉煌。
消息所到之处,万民欢腾,百姓备受鼓舞。
尤其是李喜喜等北伐军老卒,从潼关出来,经由陕州,洛阳,前往开封,随后各自返回家乡。
他们所过之处,无数百姓前来围观。
有白发老人,有中年妇女,有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依偎在一起,冲着人群,不停张望。
当看到类似的身影,便扑上来询问,打听亲人下落……数万北伐军入关中,能回来的又有几人?
多数人都只能回答不知道,当偶然有人告诉他们,亲人已经战死,不免哭声一片。
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同亲人相聚,彼此认识之后,抱在一起,嚎啕大哭,互相叙述离别之苦。
一边说着打仗的艰辛,九死一生,如何侥幸逃脱,如何思念亲人,说一段,就要哭一阵。
反观这边的亲人,他们不大愿意提起以前的事情,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两三年间,明军来了,土匪走了。
村社组织起来,水患治理了,粮食种上了。
“回家吧,家里头有白面了,咱烙大饼,蒸馒头,咱再也不挨饿了!”
老人们拉着游子的胳膊,迈着沧桑的步伐,返回家中。
只要有一对成功相认,安然回家,十里八乡,都会过来道贺,还送上礼物。有人更是非要一睹北伐将士的风采。
百姓的举动,简直上李喜喜等人受宠若惊。
什么时候他们这么得民心了?
简直被当成了英雄?
随着不断前行,他总算是明白了,原来各地都有大明的宣讲员,还有戏班子,他们讲述过去的历史,告诉大家伙,文丞相和岳爷爷的故事。
讲述着光复故土,恢复燕云的重要性。
无数百姓第一次知道了这些事情,连带着他们对北伐军的看法都不一样了,知道他们是英雄好汉,至少是有贡献的。
甚至有的地方,决定把参加北伐的将士,写进县志,当成英雄,永远纪念。
目睹这一切之后,李喜喜目瞪口呆,继而惭愧不已。
当初他们北伐的时候,又几时想过这些?
只怕是好些将领,都未必知道为什么北伐?
吊民伐罪的王师,渐渐沦落为流寇,最终不免一败涂地……当真是惭愧啊!
现在只能盼着大明,能够光复故土,拿回燕云了!
一定要争气啊!
山东方向,北伐军前线。
徐达在得到了冯国用的急报之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一来冯国用进展顺利,身为大将,不免起了攀比之心。二来关中动向,更加说明了元军的虚弱,战机就在眼前,不可错过!
“督师,大军入关中,李思齐狼狈逃窜,走投无路,终归投降。王保保尚在山西,按兵不救。由此可见,元廷已经是山穷水尽,援军断绝。此时正该趁势北上,直取大都,近在眼前!”
张希孟微微沉吟,终于点头,“那好,传令吧,全军北上!”
徐达大喜,随即下令擂鼓聚将!
鼓声隆隆,士气昂扬。
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吴祯……明军悍将,齐集一堂。
军帐外面,旗帜飞扬,如霞光如鲜血,红艳一片,望不到尽头。
徐达一身铠甲,气象森严。
“传我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