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征服建州五部。从万历十一年起,努尔哈赤以祖上遗甲十三副、不满百人起兵,至万历十六年,即统一了五部。万历十七年,明朝晋升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次年,努尔哈赤即亲自入京朝贡及“谢恩”。第二阶段,打败九部联军及合并长白三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五部后,于万历十九年,又兼并长白鸭绿江部,引起其他部族不安。万历二十一年,以叶赫那拉为首的扈伦四部、蒙古三部(科尔沁、锡伯、卦勒察)、长白二部(珠舍哩、讷殷)等九部联军,合兵三万分三路来攻,被努尔哈赤大败于浑河附近,努尔哈赤又乘胜消灭长白珠舍哩、讷殷二部。万历二十三年,明朝又加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次年,努尔哈赤再次赴京入贡及“谢恩”。第三阶段,消灭扈化四部及东海诸部的大部分。努尔哈赤首先于万历二十七年灭掉哈达,又于万历三十五年灭辉发,于万历四十一年灭乌喇。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族氏族社会的一种牛录组织演变而来的。原来女真族凡出征狩猎,每人三一支,十人中设一首领,统率九人行进,此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汉语“大箭”的意思。额真,汉语“主”的意思。)这种牛录组织不是固定的组织,只是遇到出征及行猎,才临时编制起来,事毕即散。牛录额真也非常设的首领,乃是临时推选的指挥者,事毕即罢职。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征服及来归的女真部族日多,即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女真族的传统习惯,把原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逐步建立了八旗制度,用以编制女真族人民。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先建立四旗,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旗帜,称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于原有四旗外,又增设四旗,共为八旗。增设四旗是镶边的旗,将黄、白、蓝旗帜镶上红边,红色旗帜镶上白边,称为镶黄旗(俗写厢黄旗)、镶白旗(厢白旗)、镶蓝旗(厢蓝旗)、镶红旗(厢红旗)。原有不镶边的四旗,则称为整黄旗(就是整幅的黄旗,俗称正黄旗)、整白旗(正白旗)、整蓝旗(正蓝旗)、整红旗(正红旗)。每一旗内的组织分为sān_jí,三百丁为一牛录,设一牛录额真(汉称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汉称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即旗),设一固山额真(汉称都统),在固山额真左右,又设两个梅勒额真(汉称副都统),作为副手。八旗各有旗主,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任之,称作八固山贝勒,也称八和硕贝勒。又有八固山额真,是旗主之下的总管大臣,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及亲臣担任。努尔哈赤则为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八旗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以旗统兵”,又“以旗统人”,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凡努尔哈赤麾下的各部族人户都要被编进牛录,受牛录额真的管辖,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则披甲当兵。
努尔哈赤现在已经铁了心要建国了,蒙古人又堂而皇之的跟着他,而且在建州卫囤积了几万人马,明显就是在防备大明朝出兵。
祖二郎很是怀疑这份情报的真实性,问道:“大人,这会不会是假消息啊?”
宗帅摇摇头,说道:“这份情报应该是可信的。你别忘了,在河南平叛的时候,就有俘虏说过女真鞑子建国的事情。”说着,宗帅走到一张地图前面,用手一指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内),继续道:“你们过来看,女真鞑子在赫图阿拉以东建州卫一共屯兵超过三万人,这明显是在防备我大明朝,因此,我认为,女真鞑子大年初一建国是很有可能的。”
宗帅说完之后站了起来,他的内心中有一点庆幸,好在这次被神宗皇帝分派到盖州卫和金州卫,否则一旦女真鞑子建国,朝中那些大佬们一定会以自己年轻不能给女真鞑子足够的压力为借口,不让自己过来。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和杰子所做的方案就要进行大面积修改了。
凭心而说,宗帅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并不如人意,现在虽然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但是在民政方面却是一塌糊涂。
吐根也来到地图前,吧嗒吧嗒嘴说道:“大人,小的觉得努尔哈赤这次建国有些匆忙了。”
宗帅闻言大笑道:“哈哈,没想到你这个大老粗竟然能看出努尔哈赤建国有些匆忙。快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吐根站了起来,走到地图前用手一指叶赫那拉河(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境内),说道:“大人请看。这里就是女真族叶赫那拉部落的所在地,此地与大明朝成掎角之势威胁着建州卫。我觉得努尔哈赤这次建国一定有什么阴谋。”
宗帅听后,走到地图前面综合着后世的资料,仔细看了起来,半晌,说道:“我知道努尔哈赤打得什么主意了。”
“什么意图?”祖二郎问道。
“宗帅努尔哈赤正打叶赫那拉部落的主意呢!”宗帅掷地有声道。
吐根一脸不可思议道:“大人,你不会搞错了吧,叶赫那拉部落可是有着几万人马呢?”
宗帅解释道:“努尔哈赤之所以这么匆忙建国,就是在等着叶赫那拉部落那几万人马过来捣乱呢,只要在一险要处将叶赫那拉部落进攻的部队消灭掉。那么他就能很轻松的吞并叶赫那拉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