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三国之大周天下>第72章 歌以咏志

周澈回到岐阳里,刚进家门,正与女婢戚绣绣说话,有人来找。

院门没有关,只是虚掩着,来人很守礼,敲了两下门,没有进来,在外等候。

周澈迎出去,见这人年约二十五六,身材长大,相貌秀美,穿着一袭黑衣,未近及前,先闻墨香。周澈暗想了一会,根据原周澈的记忆--此人名唤周涌,字伯涛。

“伯涛兄?你怎么来了?”周澈又奇又喜。周涌是嫡系长房的分支,两人虽同里居住,又有同族情分,但一向来见面的机会不多。他说道:“你可真是个稀客!上次我回来,去你家拜见族父,刚好你们去了许县,没能见着。……,什么时候回来的?”

周澈不是个爱说话的人,但见到周涌,忍不住话多了起来。

周涌喜好收集墨砚和一些古玩,从十三四岁起,就开始收集,此时周澈来到他的近前,这墨味越发袭人了。不过,虽然袭人,并不浓,而这墨味是清淡宜人,配上如水的凉风吹过,香味飘散,使人恍惚如在早春二月。他年纪虽然比周澈大,但辈分比周澈小,执礼甚恭,作揖行礼,答道:“三叔。我回来快半个月了。”

“还站在门口作甚?快进院来!”

“三叔,侄就不进去了。今天来,是奉了家君之命,听说三叔回来了,家君想见你一见。”

“我这刚进家门,族父就知道我回来了?”

周澈话音未落,回想起来刚才进岐阳里的时候,在巷子里碰见了周涌家的一个小婢,可能就是那个小婢给周乘说的。如今安城周氏族中,周乘的威望最高,他有召,不能不去。周澈爽快地应道:“好。等我换过衣服,就立刻去拜见族父。”

他穿的还是亭部打扮,这样就去见周乘未免太过失礼。请周涌稍等,他去到后院屋中,换了一身方领的儒服出来,并破天荒地戴上了章甫冠,且脱下了穿了两个月的麻履,换上了丝履。

麻履很便宜,是穷人们穿的,周澈既下到地方任职亭部,自然要平易近人,所以在亭部中他从来都是只穿麻履。丝履就很昂贵了,周澈家饶有家财,也只有两三双丝履而已。为了拜见周乘,特地换上这一身行头,他倒并非为了炫耀,主要是为表示尊重之意。

“好了,咱们走吧。”

周涌却没有动,示意似的指了指自己的耳边,微笑着说道:“三叔,你忘了加帻。”

前汉戴冠不加帻,本朝习俗,戴冠要加帻,帻耳的长短与冠相称。周澈抚额,失笑说道:“闻族父相召,一时心急,竟将帻巾忘了!……,伯涛,你再等我片刻,马上就好。”提起宽大的儒服,回到后院,不多时,加了帻巾出来,远远的就对周涌笑道,“如何了?”

“人要衣装”。周澈的底子本不差,周氏的基因好,岐阳里诸周皆相貌堂堂,他原先穿戴亭部的衣饰时已然不俗,此时换了长衣博袖的儒服,腰间束带,高冠丝履,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周涌是个稳重人,没有接话,只是笑了笑,说道:“三叔既装束停当,便请随小侄走吧。”

……

从周澈家出来,走不多远,就是周涌家,进入院内,登堂入室。

屋室不太大,窗明几净,一个老者坐在榻上,面向屋门、背对窗户,正临着案几在写字,可能眼神不是太好了,伏着头,离案几很近,听到脚步声响,抬起了脸,容颜苍老,胡须稀疏。

周澈表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在门槛处,一丝不苟地提起衣角,跪拜俯首,口中说道:“周澈拜见大人。”

这老者就是周乘,他放下毛笔,揉了揉眼睛,和气地说道:“皓粼来了?起来吧。”

周澈没有就此起身,而是再拜稽首,说道:“澈今天受县君之召,未时方到县里,刚从官寺回来,正准备来拜见大人,即蒙大人召唤。……,请恕罪!”

“自家子侄,不必如此。你起来吧。……,伯涛,拿榻来,给皓粼坐。”

周澈是族叔,所以他下拜的时候,周涌也跟着下拜了,闻言起身,拿了一个坐塌过来,请周澈坐上,自己侍立一侧。

一个婢女捧着漆盘进来,弯着腰,奉上温汤。完了后,又倒退着小步退出。等她出去后,周乘问道:“你今日归家,是因受县君之召么?”

“是的。”

“县君召你何事?”

“澈在横路,略微做了点事,很惭愧,被县君知道了,故此召我相见。”

“你在横路做的事,我也听闻了。这几天县中都快传遍了,都说你不坠我周家高名。我今召你来,也正是为了此事。……,县君都对你说什么了?”

“县君以仇季智比我,以王涣自居,说不欲使其专美在前,有意擢我为门下主记。”

“仇览少年读书,四十岁的时候方才被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任职后,劝人生业、整治剽轻,躬助丧事、赈恤孤寡,令子弟群居、使之向学,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地方上才‘大化’。并因以德行感化不孝子陈元,里民之谚:‘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鳲枭哺所生’。因此才美名远扬,被王涣听闻。……,你年不过二十,任职亭部不足三月,虽稍有美名,但如何能及仇季智?”

“是。澈亦自觉不如。”

“你幼年知学,冲龄求教,自拜于季统之门,请为弟子,后因意气之争,愤然从军。我与你见的虽不多,但也听季统说过,知你素来读书用功,肯下功夫,当知我周氏古贤人之言。《易


状态提示:第72章 歌以咏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