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水浒终结者>第298章 方腊入土

“谨奉太祖遗诏,吉时至,起驾~”/p

礼官高唱中,抬棺力士同时发力,抬着方腊向宫外走去。/p

前方,有道士和尚举幡唱经,侧方,九百骑士各自排开,以为护卫,后方,又有卫士随行。/p

队伍绵长,整齐肃然。/p

按照遗诏,方腊只在奉天殿停了两天,供群臣吊唁。/p

第三天,即九月二十二,便出殡。/p

殿外,方天定为首,各文武百官全部披麻戴孝,依次跪在道路两侧。/p

“恭送陛下~”/p

方腊灵枢经过,众臣三磕九拜后,依次起身,跟在棺椁之后。/p

不一刻,队伍排出了三四里。/p

出了宫,御道两侧有武士一字排开,都是白盔白甲。/p

武士之后,无数百姓翘首以盼。/p

“陛下出宫,官民避让~”/p

武士呼喝,号令百姓避让,为方腊清理道路。/p

“陛下~”/p

见方腊灵枢,百姓齐齐跪下痛哭。/p

哭声震天,哀恸难挡。/p

作为首都,方腊可是用了很多心思在这里。/p

减税、平冤、扶孤、慰老、劝学,各种能刷存在感的地方,方腊从不错过。/p

因此,应天百姓十分爱戴他。/p

短短半年,方腊的威望,已经深入人心。/p

百姓得知方腊驾崩,真的比死了父母一样伤心,/p

此时应天城里十室九空,百姓都集中在此,为方腊送行。/p

方天定小声道:“如此多百姓自发前来送行,想必爹可以含笑九泉了。”/p

邵氏微微颌首,道:“军事有你,政事有刘韐并诸多臣公,你爹事情不多,常常微服出宫,三两个月下来,百姓尽皆知晓陛下模样,谁人不爱?”/p

方天定道:“如此,爹倒是给我们做了好榜样。”/p

邵氏道:“君如舟,民如水,只有把百姓放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才坐的稳皇位。”/p

队伍中,只有方天定与邵氏说话,其余都是哭声。/p

他母子一个皇帝,一个太后,说话没人敢管。/p

余者敢说废话,定然被弹劾到死。/p

不知不觉间,队伍到了应天城外。/p

武校学员,应天守军,正在集训的新军,都已经在道路两侧列阵完毕。/p

十八个方阵,一万八千余人,十分威严。/p

“陛下驾到,跪!”/p

轰~众将士手持兵刃,齐齐单膝跪下。/p

“拜~”/p

空手着地,头颅低下,齐声喝道:“陛下文成武德,功盖千秋,扫宋立明,永垂不朽。”/p

呼声整齐,惊天动地。/p

这是方腊第二次阅兵,也是最后一次。/p

跟在送葬队伍之后的赵宋耳目,各国使节见状,无不心惊。/p

短短三天,所有将士表现如同一人,可见其精锐程度。/p

赵宋耳目只是心惊,并无其它想法。/p

因为赵宋刚刚打败,元气尚未恢复,只能固守,难以进取。/p

各国使节却各有想法。/p

辽国合计着是不是双方可以联手,敲赵宋一笔。/p

金国则想是否可以与方明联盟,以防宋辽联盟。/p

位处南方的大理、李朝,则不免忧心忡忡,生怕明国一言不合就开干。/p

所以,他们不得不考虑,等方天定登基大典时,该送甚么礼物,表达甚么立场。/p

送葬队伍从北门中华门入,南门安靖门出,再折向钟山。/p

不一刻,队伍到了英灵殿前。/p

方天定接过方腊的神主牌,捧着走进大殿内。/p

香火缭绕,犹如幻境。/p

负责香火祭祀的礼官喝道:“陛下殡天,神主归位,众将士迎接!”/p

话音一落,众道士和尚立刻敲钹打鼓,咿呀唱经。/p

方天定捧着方腊神主牌,放置在正中间最高处。/p

数万将士的灵牌环绕方腊左右,犹如大军护持,十分威严。/p

若真的地下有灵,怕是阎王爷会大感头疼。/p

拜了三拜,方天定起身,邵氏、方亳等皇族并大小官员,依次进来奉香跪拜。/p

能够在方天定目视下祭拜的,要么如刘韐、胡铨这样国家重臣,要么如刘民生胡安国般德高望重之事。/p

地位不够的,抱歉,方天定没时间等在这里。/p

出了英灵殿,礼官喝道:“陛下镇压龙脉,鸣炮~”/p

轰~轰~轰~/p

九九归一,共计八十一响。/p

从炮响,到声止,方腊正好到了寝陵前。/p

“龙脉开~”礼官喝道。/p

轰隆隆~/p

早就准备好的工匠们,立刻打开寝陵铁闸。/p

邵氏催泪道:“陛下,待臣妾百年之后,再来作伴。”/p

方天定等人再此三磕九拜,做最后的告别。/p

此一别,为永别,再相见,只能在九泉。/p

“辞别毕,陛下入龙脉!”礼官喝道。/p

“送陛下~”/p

众人齐呼中,另一波十六个力士托住棺椁,抬向寝陵里去。/p

目送方腊进入甬道内,杜进臣出列,拜道:“臣代表全军将士,谨以九州山河堪舆图献于先帝,以昭示军功赫赫。”/p

“准!”方天定颌首应允。/p

四个军士抬着硕大的沙盘,随着方腊进入甬道。/p

沙盘上,亚欧非美四大洲,赫然在列,无数岛屿,星罗棋布。/p

两侧刻词“日月所照,中华之土”,正中两个字——“天下”。/p

其中蕴含的雄心与野心,


状态提示:第298章 方腊入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