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水浒终结者>第407章 李师师

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p

立城起,太原便是大城重镇。/p

前唐李朝起于太原,使其愈加繁华,现今虽有衰败,亦为太原府首府,河东路治所。/p

当初,田虎造反,此城被占。/p

宋江征讨田虎,为破贼军,混江龙李俊献计水灌太原,十余万人死于大水,太原遭受重创。/p

随着各地百姓迁徙入城,如今也恢复了元气,虽不如从前,却也同样繁华。/p

叶贵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左右观望着。/p

两侧商铺已经开门营业,行人络绎不绝,粮米铺前亦无人聚集,显示人心已经稳定。/p

“不战而降,善后确实容易了许多。”方天定叹道。/p

叶贵笑道:“全赖陛下运筹帷幄之妙,方有我国如今盛景。”/p

这红果果的马屁,方天定果断笑纳。/p

拿下天井关,太行陉畅通无阻,大军直抵晋城之下。/p

晋城上下,出城三十里迎接,不战而降。/p

随后,便是一场轻松愉快的武装游行。/p

不是没有死忠,其余四路宋军统帅,或突围,或负隅顽抗,尽被一网打尽。/p

目下,晋中盆地里,只有壶关还在坚守。/p

不过被明军团团包围,最多坚持十天半个月,定然不支。/p

走了片刻,看到一家糕点店前排了许多人,方天定便也走到了后面。/p

巡视街面,查看民生,的确是他的目的,然而能寻找些特色吃食,方天定也不会错过。/p

前面有三二十人,他也不显露身份,只是耐心等待。/p

河北各地文书流水价送来,方天定早不耐烦了,索性休假一天,因此有的是时间。/p

若是听到一两件趣事,正好解闷。/p

“掌柜的,动作麻利些,李大家可要开唱了。”/p

“是啊是啊,李大家一旬一唱,因天军进城断了三天,今日复唱,决不能错过。”/p

一时间,有一半人催促起来。/p

“各位,还有一个时辰,莫要着急哈。”掌柜的拱手致歉。/p

方天定拍了拍前面一文士的肩膀,道:“兄台,李大家何方神圣?”/p

大家,乃是对人的尊称,指某样技艺极其出色的人。/p

进城三天,叶贵倒是举荐过太原城有什么出色人物,因此发问。/p

文士回头打量了方天定一番,道:“兄台可是初到太原?”/p

方天定道:“正是,还请兄台不吝赐教。”/p

“好说!”这人略带矜持地说道:“想必兄台也听过,这李大家,正是赵宋官家的姘头,原开封城第一伎——李师师!”/p

看到方天定恍然的模样,文士心满意足地继续说道:“大约半年前,李大家定居太原,并未重操旧业,只是每十日放歌一时辰,挣些盘缠罢了。”/p

难怪打下开封后,多方查探未找到其下落,原来是跑到太原来了,方天定想到。/p

原来,方天定把赵元奴收了,叶贵自然也想把李师师给他送去,只是未能寻到,不得不作罢。/p

此时听到踪迹,当然要去看看。/p

从心底里,方天定对这个女子还是颇有好奇心的。/p

打听了确切地址,方天定吩咐其他随从继续搜寻美食,自己带着叶贵先去。/p

到了地头,只见朱红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隔着围墙有一株绿竹掩映在碧纱窗上,竹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p

再看其所在,乃是三间两层小楼,红砖青瓦,倒也雅致。/p

门口熙熙攘攘,五十余人翘首以盼,若非有小厮阻拦,这群人怕不得破门而入。/p

耐心等待片刻,一老鸨出来,道:“各位客官,照旧,一楼入门费一两银子,二楼十两银子。”/p

这价格,挺贵了。/p

方天定估计,这一楼也只能听个声儿,二楼才能见到真人。/p

各人纷纷掏出银子递出,依次进门。/p

轮到方天定时,他问道:“敢问妈妈,明朝出的钱票可收?”/p

老鸨笑容不变,道:“那感情好,正好用来交税,却不省了许多钱。”/p

新占地区,钞票尚未推广,各项减税免赋已经公布,然而商税并不免。/p

老鸨接受钞票,固然有税收优惠的打算,大约也看出了方天定来历不寻常。/p

毕竟是皇帝,举手投足自有气度。/p

这老鸨能把李师师捧成东京第一,眼力、手腕当然是极其出色的,察觉些许也是正常。/p

果然,上了二楼,方天定被引到了正中间,距离琴台最近的地方。/p

这地方不但听的清楚,还能仔细观看李师师的模样。/p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楼人越发多了起来。/p

粗略估计,不下三十。/p

一次三百两收入,未曾计算事后打赏,一个月也有千两,着实不少。/p

耐心等待中,李师师出来。/p

容貌出色,气质更佳。/p

张先有诗曰: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p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p

晏几道亦作《生查子》一首,道: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p<


状态提示:第407章 李师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