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水浒终结者>第410章 宋夏勾结

夏辽边境处,有宋土如同一根楔子钉在里面,这便是丰、麟、府三州。/p

从党项人立国起,宋夏双方便围绕这片地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p

确实文武并用,无所不用其极。/p

因此,这片土地上伏尸无数,血流成河。/p

麟州银城,原知县衙门外,团团围了无数夏兵。/p

其中一部三千夏兵,人马皆包裹在铁甲里,看着十分雄壮。/p

此乃西夏第一强兵铁鹞子,倾其全国之力打造的重甲骑兵。/p

另一部,从旗号上看,乃是擒生军。/p

李元昊称帝建国,拣选军中骁勇善战之士十万人组成,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战时生擒敌军为奴隶,故名擒生军。/p

铁鹞子与擒生军既出,西夏侵吞三州之地的意愿,不言而喻。/p

大堂主座上,一人笑道:“今日,终于拿下此处土地,全据黄河天险也!”/p

堂内众人齐齐跪下,道:“恭喜陛下,全据河套地区,实现国朝百年夙愿。”/p

主座上之人,乃是西夏国主李乾顺。/p

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李乾顺即帝位,时年仅3岁,成为西夏第四个皇帝。/p

国主幼小,自有太后和国舅父辅政,只是外戚势大,不免大权旁落。/p

永安二年(1099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李乾顺亲政,时年16岁。/p

至今,他在位接近四十年。/p

说实话,他干的还不错。/p

外息兵戈,内养民力,整顿吏治,使西夏的国力略有恢复。/p

此次,夏帝御驾亲征,在明军到达之前,抢占了三州并晋宁军一部分,全据了黄河以西地区。/p

如此,河套地区尽为西夏所有。/p

不劳而获的感觉,美滋滋!/p

那边,有宋臣起身道:“按照约定,我国以交出黄河以西地区,还请国主即刻发兵,攻打明贼。”/p

说话的人,不是秦桧还能有谁。/p

李乾顺道:“贵使稍安勿躁,我国将士连日进兵,十分辛苦,总得养精蓄锐,才好与明国接战。”/p

秦桧道:“河东之地富饶,远胜河西,国主取之,与西夏大有裨益,只恐明贼站稳脚跟,国主再无机会也。”/p

李乾顺道:“贵使放心,明贼虽强,却也不堪一击。”/p

他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表现的毫不在意,好似一切尽在掌控之中。/p

其实心里慌的一匹。/p

两万人,一半骑兵,以有备击无备,以有型攻无型,尚且付出了五百人的代价,才击杀了一千明军。/p

而且,渡河明军三千,有两千在后续接应下退回。/p

想到那铺天盖地的弩箭飞射,李乾顺心惊胆战。/p

所以,他已经暗自决定见好就收,只要明军不打过来,西夏绝不主动启衅。/p

秦桧却不能让西夏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只道:“三州之地,乃是我国故土。/p

明国自诩正统,定不会看着国主占据,若不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待其大部兵来,怕是要失而复得。”/p

赵宋把三州之地交出去,一方面是为了收缩兵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挑动明夏争端,争取喘息之机。/p

这是阳谋,明夏必然中计。/p

对党项人来说,河西之地乃是白得,几乎没费一点力气。/p

吞进口中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去?/p

对明国来说,他们以华夏正统自居,口号就是要解民于倒悬,能眼睁睁地看着党项人入主中国土地?/p

可以倒是可以,不过那样一来,长期坚持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教育,怕是要直接崩塌。/p

思想崩塌,军心自然混乱,也就不要说什么战斗力了。/p

所以,明夏动武,已成必然。/p

但是,李乾顺心虚啊。/p

从他记事起,西夏对宋朝动武,一直是一败再败,少有胜利。/p

梁氏母党为了巩固权势,不断对赵宋用兵,十三年间多达五十余次,战果却寥寥无几。/p

可能,五十万大军攻陷金明砦,就是梁氏的最大战果了。/p

待李乾顺亲政,恰逢赵佶重用蔡京等人,蔡京童贯为了邀功,不断进击西夏,把党项人按着摩擦。/p

直到宋将刘法受逼迫孤军深入被围歼,方才消停下来。/p

所以,党项人内心对赵宋还是颇为惊惧的。/p

现如今,方明把赵宋按着摩擦,李乾顺不认为明军比宋军好对付。/p

不过,财帛动人心,李乾顺不可能让出河西的。/p

沉吟片刻,李乾顺说道:“辽帝已经传来令旨,号令我国即刻退出三州之地,免得与明国争端。/p

朕停留在此,已经违抗旨意,实在不好主动进兵。/p

当然,若明军渡河来攻,我等也绝不手软。”/p

秦桧惊道:“辽主如何会下此等令旨?”/p

李乾顺道:“传旨使者言,辽国与明国已经结成同盟,意欲会攻金国。/p

贵使当知,金国凶猛,辽国不能抵挡,上京失陷,辽主当然想要收回,而实现这愿望,必然借助明军之力。/p

未免明军借故拖延,便让我国收兵,让出三州。”/p

秦桧惊骇。/p

这条情报相当重要。/p

明国与金国动武,力量分散,当然值得高兴。/p

然而与辽国结盟,却又解放了明国更多的力量,亦是值得忧虑的事。/p

看秦


状态提示:第410章 宋夏勾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