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彗炽昭穹>第117章 伏阙上书

深秋渭水,落叶西京,远闻笙歌,便知入城之路。/p

时局如此,这古都却象一个沉湎旧梦的色衰女子,不愿割舍昔日的繁华。/p

那九天阊阖开宫殿的宏伟,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依然浸渗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让人陶醉其中,忘却饥民战乱。/p

谁说城池不是掌权者磨给自己看的镜子?/p

林雪崚白衣青冠,单骑而行,进了新昌坊,在“萃古阁”前跳下马,入门问道:“凤先生在吗?”/p

萃古阁是西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兼印书场,上下三楹,前后九间,积书八万余册,广纳珍籍秘本。/p

此间主人姓凤,人称凤萃古,他遍请名士,校勘经典,手下刻工、印工近两百人,雕印精良详明,深为学士大夫所爱。/p

凤萃古与林琛相识多年,林琛每次来西京,都在这里落脚。/p

此刻凤萃古见林雪崚孤身而至,不动声色的将她领进门内。/p

两人穿过陈列书籍的铺子和雕版刻印的工场,进入一间僻静的储物仓库,里面堆满了印纸、石版和各种雕凿用具,一股泥灰竹墨之气。/p

林雪崚沿着墙角的木梯攀上阁楼,楼上有十来个人,正在席地而谈,居中者正是林琛。/p

他一瞧女儿的脸色,“怎么,太白三坛按捺不住了?”/p

这些天林琛一直在为营救魏老将军奔走,魏濂的旧友和部下怕受牵连,纷纷退避三舍。/p

林琛屡屡碰壁,并不气馁,想起几年前在会稽观摩石刻,曾与国子监司业程东有一面之缘,两人探讨书法,颇为投机。/p

书法凸显性情,程东愤世嫉邪,轻财重义,是个耿直可信之人。/p

林琛请凤萃古出面,将程东邀至萃古阁,说明原委。/p

国子监隶属集贤院,并不参政,不过程东曾是承业帝的老师,愿意上书天子,力保忠臣。/p

谁知书还没上,先传来盛廷要与羌逻议和的消息。/p

国子监中不乏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太学生,秦州会盟一石千浪,太学生们激言如潮。/p

几天来,程东和几个最得力的学生继续与林琛商议上书的事,只不过上书的内容已经从力保忠臣,扩为诛除奸妄、主战御寇、肃整朝纲、扶民济灾。/p

太学议政之风素来浓厚,可私下针砭时弊和公开上书有天渊之别。/p

上书便是冒犯天威,挺身与朝中奸贼宣战,将性命置于刀口之上,国子监六堂博士和总知学事顾虑重重。/p

然而程东心意笃坚,他热忱正直,深受学子爱戴,太学生们为其所感,均愿追随行事。/p

林雪崚担忧道:“古来伏阙上书,成败各半,皆系天子一念之差,程先生到底有多少把握?”/p

程东感慨:“陛下少年时温吞淳厚,不善争锋,是个懦弱无主的人,登基后不辨忠奸,万事皆听宦官之谏,以致恩幸特权,贪饕得志,山狱埋没,乾坤蒙蔽。”/p

“如今夷狄侮慢,朝中权臣只求一己安危,什么守土保民,宗庙社稷,统统弃之不顾!天子若不痛下决心,扫除弊政,御夷狄之难,安国中之势,只能眼见盛土江山碎于贼手!”/p

“国难当头,唯有收天下之心,求天下之策,才能使智者献谋,勇者竭力。我上书之意已决,倘若得罪而死,决无怨悔。”/p

林琛看着他朴素执着的目光和太学生们年轻单纯的脸庞,心有感触,以指为剑,伸手在旁边的一块石版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盛”字,笔划入石半寸,有若凿刻。“太祖立国之时,是想开创一个明盛长久的锦绣之朝,这些年来,国家安享太祖基业,见历繁华,受之坦然,却忘了这一方明盛的江山,是由千万赤子不计得失、凝心熔血灌铸而成。先生之志,暗夜灼光,必将耀昭天下,恒醒后世!”/p

程东盯着这个盛字,双眉蹙起,“点如坠石,戈如发弩,雄伟健劲,气象森严。老闲人,你单指刻写颜体正楷,存心卖弄,凤老板,你还雇那些刻工作甚,这些刀凿锤杵一概不用,只雇林老闲一个,不就行了吗?”/p

众人大笑,笑罢继续低议,将奏书逐字逐句斟酌敲定。/p

直到日暮,程东才和几个学生先后离去,萃古阁文士往来,看上去再平常不过。/p

宵禁之后,林雪崚见林琛换上夜行衣,噗哧一笑,“老爹,你自恃轻功无敌,也要这身行头?要不要我跟你同去,给你望风把哨?”/p

林琛满目鄙夷,“以前要你用剑刻字,你又哭又闹,寻死觅活,现在露脸的机会来了,倒想分一杯羹?”/p

他身影一闪,飘出窗外不见。/p

次日清晨,深秋的曙光勾勒出太极宫宏远的轮廓,一群云雀掠过高空。/p

承天门外的宫墙上惊现神诏一般的百步刻书,字字斗大,笔笔雄浑,纵高三丈,入墙三寸,被朝阳的光芒一烫,宛如熔金流洒,轰动西京。/p

刻书要求天子罢奸臣、拒议和、肃朝纲、抚民情,复用忠将魏濂领师救国,扞卫大盛百年基业,气节充沛,热血沸腾。/p

国子监司业程东手举老将军魏濂恳请为国出征的血书,率领七百太学生在承天门外伏阙请命,场面凝重肃穆,壮势无声,感召至深,驻足者无不动容。/p

不到一个时辰,六堂太学博士、集贤院三百学士、京城学人举子、大夫士官、外来至京的忠义人士,并同无数京城百姓,源源不断的加入请命者之列。/p

踌躇者摒了顾忌,


状态提示:第117章 伏阙上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