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孤阳古城>50登基为帝

在叶孤城的强烈要求下,叶孤阳还是没能按照心中的想法处置皇帝,而是直接杀了。

这炒国行动成功后,朝堂上几乎血流成河。

凡是有皇室血脉或是有姻亲关系的人都被叶孤阳下令杀了个干净,他可不想留下什么后患。宗室全灭,普通官员也死了不少。

为了施恩,叶孤阳没有把皇帝的后宫嫔妃全部杀光。反正他早年就派了古十一进宫当御医(不记得的亲请回头看看第11章,里面有隐晦的暗示过),暗中施以手段,皇帝根本就没有了生育能力。

没有皇子的后宫嫔妃们,叶孤阳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他只处死了几个家族与皇帝关系紧密的高位嫔妃,那些娘家与皇帝没有多大关联或是娘家已经向他投诚了的嫔妃,叶孤阳都把她们放回家了。

然后就是他的登基大典了。

叶孤阳乃前朝皇裔,复国登基名正言顺,那些看重正统血脉的文官当然没有意见,而那些武官先前就被皇帝架空了兵权,没有战争的时候手下就连一个兵也没有,面对叶孤阳的几十万大军,哪里敢有意见。

说到大军,这就要提到前朝的建立了。

前朝建立之前,叶氏是当年的世家望族,家族十分繁荣,在百姓心中威望也很高。那时候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叶氏当时的族长为了家族的长久,收拢势力起义,各地起义的老百姓纷纷投到叶氏军麾下。推翻了腐朽的政权后叶氏族长众望所归的成为了皇帝。

但是没有千年的皇朝,只有千年的世家。

因此当时的开国皇帝让自己的堂弟带着叶氏家族的部分势力归隐,以保全实力,为叶家人留一条后路,这就是叶氏一族的旁支。

小太子逃出去后能在大将军的追杀下活下来,并且白云城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就是因为得到了隐藏下来的叶氏力量的帮助。

而一直以来,本朝的皇帝都知道白云城主的真正身份,却不敢光明正大的动白云城,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们的皇位来得不正当,害怕白云城来个鱼死网破。而且当年叛逆的那个大将军是当年皇帝的心腹,对叶氏的力量也有所耳闻,因此现在的皇帝也十分忌惮势力不明的叶氏。

叶氏的力量虽然由明转暗,无法大肆的扩张,但好歹也是传承了将近千年的世家。一块石头放了近千年也成石精了,更何况还是一个家族。叶氏到了叶孤阳和叶孤城这一脉,血脉虽然有些凋零,但暗地里的势力却非常大,各地各处都有叶氏安插的暗子。

国之根本的军队更是叶氏安插人手的重中之重。

百余年来,叶氏安插的暗子都已经成为军队的高层人物。

叶孤阳这次为了万无一失,不光动用了被他用炼心蛊控制的暗子,就连叶氏的暗子都动用了一半。

因此他虽然没有虎符,但也能调动十多万大军为他效力,还有十几万大军他虽然不能调动,但让他们两不相帮按兵不动还是可以的。

在月圆之夜,叶孤阳抓了皇帝后,那些两不相帮的军队也投诚到他麾下了。

有了这几十万大军当后盾,叶孤阳又以雷霆般的速度杀光了皇室成员,那些有意见的人也变得没有意见了。

至于那些有小心思假投诚的人,叶孤阳还是决定等他登基后安稳下来再慢慢的解决。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以前被逆贼摧毁的叶氏皇家祖庙重新修建完善,并且把叶孤阳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灵牌都迁入祖庙,才开始准备登基大典。而叶孤阳也利用这段时间把那些负隅顽抗的皇帝党羽全部剪除了,以防他们在登基大典上捣乱。

二月二,龙抬头。

这日天刚刚破晓,青灰色的天空依瞎能看到月亮的影子。紫禁城内灯火通明,钦天监的计时官一丝不苟的守着沙漏。

寅时,礼部官员已分别到天坛、祖庙告知叶氏祖先。

寅时三刻,三十六抬的銮舆在前,浩浩荡荡的队伍由乾清宫缓缓地向着奉天门而去,钦天监钟鸣声也适时而响,配合的竟是分毫不差。

叶孤阳穿着龙袍,先是到奉天门祷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早早等在承天门前,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他们经过金水桥进入紫禁城,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两侧,等着叶孤阳从奉天门下来。

祷告的内容是由翰林院学士编写,繁琐至极,但叶孤阳还是郑重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完了。

然后司礼太监宣布皇帝进殿,叶孤阳伴着文武官员恭迎声,登上奉天殿内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宝座,接受文武百官行三拜九叩之礼。

皇帝的龙椅设计得十分精妙,让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眼界变得十分开阔,以叶孤阳那变态的目力,随时可以把下面臣子的模样和神态看得清清楚楚,而他的臣子即使抬头也不能看清楚他的反应,让叶孤阳相当满意。

礼部正官进殿跪奏请升殿,随着几声鞭响,官员依次鱼贯进入奉天殿。礼部官员奏请颁诏,司礼太监正式宣读诏书,下面文武百官个个敛声屏气,待诏书宣读完毕,随着渐渐东升的日出,文武百官再行三拜九叩之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让御座上正襟危坐的叶孤阳不由自主的感叹,难怪那么多人宁愿冒着灭族的危险也想当皇帝。

新皇刚刚登基,政局未稳,紫禁城守卫森严。眼下时辰已是深夜,守卫宫门的兵丁远远瞥见一顶轿子向宫门前来,便握紧腰间所配兵器,就欲上前质问拿人。然而只走


状态提示:50登基为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