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人作为表率,众多百姓目睹黄澄澄的麦子一斗一斗装了两三袋子,百姓这下,全都信了刘玄德真个把粮奉还。
百姓的目光变了,从开始时围观观望,变成了翘首以盼,眼巴巴盯着等快点轮到自己。
一人分完,刘备又从筐里拿了另一根竹简。
“城右崔屠粮十五斗。”
刘备念完,目光朝人群扫去,“崔屠何在?”
“来了!”从人群中挤出一名一大汉。
正是崔屠。
分粮很顺畅,有粮薄和粮食在,按流程走就是。
粮食一人一人逐步分下去,百姓们看一时半会儿轮不到自己,便放松下来,七嘴八舌的聊着。
等待与等待也是不同的,等着交粮,跟等着白领粮食,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天灾人祸连年不休,生存艰难,百姓终日脸上郁结颓丧与木然。
而今日,百姓个个喜笑颜开。
全因刘玄德分粮之举,百姓比过年还开心。
县衙,县丞不知何时出来了,走到城墙上,静静的看着下面热闹的分粮场面,不知在作何感想。
李孟羲在一旁,就挨着刘备在矮几之后,跪坐着,他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李孟羲很好奇的观察着一切。
对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新奇感,至今未减灭。
刘备忙,关张二人也忙,李孟羲虽在这里,却不用干活的。
他这个年纪,粮包拿不动,撑粮袋个头也不怎么够。
百姓们,大半目光和讨论都在李孟羲这里。
分粮的时候,有和刘备熟的老大爷,过来跟刘备搭话,指着李孟羲,“这是孩儿吗?”
老大爷以为,李孟羲是刘备家孩子。
每到此时,刘备便一脸笑意,“此是我军军师!来,羲儿,见过李伯!”
李孟羲便只好起身,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的朝老人拱手躬身一礼,鞠躬一下到弯腰九十度。
这算是,做足了礼数,给了刘备面子,也给了李姓老伯面子。
老伯满眼赞许的把李孟羲上下打量一遍,什么实诚,长的机灵啥的,好话一股脑照李孟羲夸。
李孟羲倒是听的很舒服。
很快,作为焦点的四分之一的李孟羲,他很快便被百姓们一传一传的,被百姓们熟知了。
为什么是四分之一焦点呢,因为另外三分之一焦点,是负责分粮食按薄叫名的刘玄德。
百姓们闲谈中便得知,于刘备右手侧,突兀的跪坐着的这里瞅瞅那里瞅瞅的半大小子,人不是刘备家的孩儿,人是军师,了不得呢。
百姓们目光朝自己看来,李孟羲能感觉的到。
初时稍不自在,后边就习惯了。
刘备是涿州本地人,以前是卖个草鞋卖个席子啥的,跟他相熟的人很有一些。
有的家伙,仗着跟刘备熟,过来分粮的时候,竟扯到跟刘备定个亲家。
刘备闻言,立刻就笑了,朝旁边侧头不知在看啥的李孟羲看去。
“羲儿,人说给你张罗媳妇,你看应下不应?”刘备笑意灿烂。
李孟羲把目光,从猎户皮靴上移过来,没听清。
“何事?”
“人说,给你张罗媳妇。”刘备笑着回到。
李孟羲愣了半晌,“啊?!”
“俺才九岁,不要媳妇!”李孟羲明白过来后,脸黑了,头摇的拨浪鼓一样。
闻言,刘备和那个说认亲家的大叔,哈哈笑了。
李孟羲觉得,自己被他们寻开心了。
分粮至二十来人之后,李孟羲抬头看天,太阳有点热了。
再朝筐里看,筐里竹条还有很多。
这速度太慢了。
若只这一个分粮摊位,跟县丞两日前派了一个粮官分粮一样,县丞收粮用了两日,以此为参考,这厢分粮也得两日。
若是无事,分粮花了三两日无妨,可义军事情多着呢,粮食分完,还得赶紧一边发兵打,一边招抚黄巾去。
两天时间,意味着数万黄巾溃兵在涿郡便多肆虐了两天。
时间实则耽误不得。
想到此节,李孟羲思索对策,他目光左看到右,右又到左,他低头看了矮几多长,再抬头,看街道多宽。
就那么一算,一加减乘除,得出,再放三个矮几,就能多三个分粮摊位。
要是再多,县衙门口的地方,就那么大一点,多了挤。
再者,分粮得喊得叫名,摊儿多了这边喊,那边也喊,嘈杂一片。
想通以后,李孟羲拉了拉刘备袖子,“玄德公,我看忙了半晌,才分这么一点,太慢。
不妨,再支三个矮几,共分四队一块分粮,岂不快了好多?”
刘备一寻思这样挺好。
便着人去抬矮几了。
矮几三张抬来,县衙口一放。
你猜怎么着,连刘备的这一张几,四个几一排一放,刚好,与街道同宽。
如此凑巧。
刘备不由看了李孟羲一眼。
能掐会算了是吧。
而后,再多了三个分粮摊位,共计四下。
速度快了四倍,再加上帮忙抬粮食帮着拉秩序的其他乡勇,更热闹了。
有一点,涿州城所有人都未发现。
那便是,区区一白身之刘玄德,不仅兵比官府多,而且,干起行政事务来,效率也是官府的数倍效率,比官府精干高效。
官府收粮时,县丞只派了一个粮官,十几个杂役,一收收两天。
虽说,古代人也没个啥产业,时间不那么宝贵。
但是,为了交粮,得等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