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第139章 不可开了先河

只见于谦两眼在殿中诸臣身上一一扫过,然后他才一字一顿的缓缓说到。

“臣请陛下,将京营诸军的兵马,尽数交由微臣来提督调动!”

于谦此话一出,朱祁钰面上的笑容,却是渐渐凝固。

于谦,应该叫于大胆才是!

朱祁钰只是徐徐的拿起御案上的玉雕把玩起来,对于于谦所请,他却是不动声色。

于谦的话,不但让朱祁钰一时无语,就连重臣们,也是一时哗然。

吏部尚书王直,涵养尚好,不至于当场变色。

内阁首辅、户部尚书陈循,一向是出了名的性格尖酸刻薄。

陈循上前一步,对着朱祁钰禀奏。

“陛下,纵然于尚书精通兵法战阵之事,然而臣却是不敢苟同他之所请!”

“我朝自太祖皇帝立国以来,未闻将京军大权尽付一人之手的先例。”

“若是如此,则便等同于将大明江山社稷,全部交至于谦的手中。”

“此战若是胜了,尚且不论。”

“若是败了,则天下苍生将会万劫不复!”

陈循更是转过头来直视于谦,他厉声问到。

“于尚书,如此重责,你承担得起么?”

于谦不为所动,他依旧一脸严肃的回答:“今日之战,只能胜,不能败!”

“于谦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必然是胸中有着十足的把握!”

陈循怒道:“你倒是说得好听,可是你打过仗么?你上过阵么?”

“一个书生,尽然敢提调二十多万大军,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战国时纸上谈兵的赵括之祸,可是历历在目!”

王直突然闪了出来,他对着陈循就是重重的训斥起来。

“陈循,注意你的言辞!”

“你这般在御前咆哮,成何体统?”

王直多年吏部尚书,以其为百官之首。

王直的训斥,让陈循乖乖闭嘴。

在制止了陈循之后,王直这才缓缓转身,向着朱祁钰一揖。

“方才于谦所言,欲以一身而提调二十二万京军,这于祖宗家法不合。”

“非是臣信不过于谦的能力,只是人主在内,强藩在外,不是社稷之福!”

王直这话,已然是说得十分的露骨。

当听到“强藩”二字后,朱祁锐不由得心中一动。

强藩,可以是藩镇,也可以是藩王。

王直这么一说,不就是将会堵死自己的从政之路吗?

朱祁锐可不想有人坏他大计,所以他站了出来,帮着于谦说话。

“老尚书,言过其实了。”

“于尚书可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皇兄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汉献帝。”

“至于这满朝诸公,更不是汉末那班碌碌无为的中枢三公九卿。”

朱祁锐这是在给众人鸣不平,这也是在给他们下套。

王直对着朱祁锐拱手:“邺王殿下所言在理,可是臣以为当防微杜渐。”

“有些事,断不可开了先河!”

于谦这面,脸上也是闪现动容之色。

他低声的对着王直说到:“老尚书,你终究还是信不过我于谦!”

王直目光柔和的望着于谦道摇头。

“非是我信不过你,然而历史上权臣祸国殃民之事,举不胜数。祖制在上,我们也是不得不防。”

于谦默然良久,才对着王直良久一揖。

“多谢老尚书指教!”

朱祁锐、王直、于谦、陈循,这四个深得朱祁钰看重之人,已然先后出来言明自己的心思。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冷眼旁观之时,他的心中已经是诸多盘算。

朱祁钰知道自己这才初登大宝,正是天下人心不稳之时。

当此时节,朱祁钰自知亟需靠着一场大胜,来表明自己执政的合理合法,进而控制朝政。

眼前这些重臣中,王直过于迂腐、陈循颇为狭隘、石亨不过是个武夫,都不是自己可以倚靠之人。

朱祁锐虽然是自己疼爱的弟弟,而且胸中有才学。

可是他毕竟是藩王之身,若是过于重用,只怕朝臣们将会喋喋不休。

唯有于谦,乃是文武双全之士,足可以称为一时人杰。

于谦国士无双,这是历代先帝都认可的。

永乐、仁宣三位帝王,其实都是对于谦加以磨砺,期望他能为子孙后代所重用。

更为重要的是,于谦此人性子果决,并且并毫无私心。

于谦,是手段强硬而内里忠诚的“孤臣”。

就算于谦得势,然而他不结党不营私。如此孤家寡人,可为帝王放心重用。

想到这里,朱祁钰拿定了主意。

自己这个新君,如今正是根基不稳的时候。

唯有重用孤臣、能臣的于谦,方能挽留大明于水火之中,方能掌控朝局。

虽然心中主意已定,可是朱祁钰并不想就这样轻易的放权给到于谦。

于谦的脾气未免太臭了,如今他竟然当着重臣的面,逼迫新君将军权交给他。

如此毫不顾忌自己的感受,只怕今后朝臣有样学样,都会认为新君软弱可欺。

决心先敲打一下于谦的朱祁钰,缓缓从御座上站起身来。

“要朕将京师军权给你,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于司马,你必须当着在场众人保证!”

于谦:“陛下希望臣保证什么?”

朱祁钰一字一句的说到。

“其一,必须不让瓦剌一人一马得入京师。”

“其二,必须提拔精通战事和忠于朝廷的将官。”


状态提示:第139章 不可开了先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