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山一开口就是木质般的嗓音,低吟慢唱,细腻的诉说,配合吉他的清新,大提琴和马头琴的嘶哑。
歌曲开头的一段慢慢诉说,配合点点的鼓声,回忆的是和安河桥的故事。
歌词虽然很直白,但通俗得不流俗,浅显的不肤浅,一点也不差感情的表达,同时具备很强的画面感。
或许这就是民谣的特点,接地气的魅力,不同于流行音乐,它去除了媚俗的调调,只剩下真实音符。
“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梦想的只是勉为其难”,副歌开始,在感叹时光荏苒,实现或多或少出现的无奈。
青春是一个净土,可惜离我们远去,青春时候梦想未来,长大了,童年变成了自己的理想。
前半段诉说完了安河桥,以及与安河桥的感情,中间的一段马头琴独奏,留下了很大的空白。
马头琴的沙哑,拉长了时光,磨砂了岁月,这是留给听众的,任由每个人去添加每个人的故事和感情,直到释然。
“我知道吹过的牛逼,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让我困在城市里,纪念你”,净优雅的吉他和弦乐,温暖而略显颓废的文字,朴实的文字和旋律,诚实的声线,纯净的吉他。
以及歌词中淡淡的忧伤,用低沉喑哑的嗓音诉说着人世间的琐碎往事。
没有华丽的技巧,没有嘶喊的喧嚣,近乎絮叨地书写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和自己的内心,是那么的真诚和简单,却洋溢着超越生活的诗意。
歌曲后半段,开始释怀,过去虽然回不来,还好有安河桥,有奶奶,有青春,有那段珍贵的亲情。
刘清山今天使用的这种嗓音,所有人都还是第一次听到。
嗓音低沉得令人不由心酸,喃喃自语的演唱方式又让人安静下来。
这首歌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剧情,只是在叙述了某个人在安和桥下学会弹吉他,在安和桥下走过的童年和青春,在安和桥下遇见的爱情,在安和桥下历经成长。
环境变迁将所有美好的记忆深藏心底,流于指间,弹于心弦。
通过相对平淡又略带悲伤的音乐旋律,将人与事与物之间的转化营造出了更真实深刻的情感诉说。
倾听之余,听者能感受到,在面对现在这个无可奈何地居住着的愈发冷漠的城市中。
也更深刻地体会着他的歌曲中带来的简单,真诚,随意流淌着的超越平实的诗意表达,也很容易随之陷入一种情绪里。
听着这首并没有明显感情起伏的民谣歌曲,不熟悉刘清山的人,也会莫名地喜欢上了这个有着木质粗糙嗓音的歌者。
与其说此时的他是位歌手,不如说他更像一位流浪诗人,云游了四海,历经了沧桑,最后也像是诗一般,寥寥收场。
因为他的这首歌更适合被所有孤独的人倾听,倾听着和很多人相似的无名故事。
但旋律尽管听上去平淡之极,但更多人相信它终究会成为目前为止内地最棒的民谣歌曲。
之所以会有很多人喜欢,是因为歌里那份不经意间撩拨、触动、抚慰心灵的感动。
而现实生活不就像歌里描述的那样,有些无奈有些沉重吗?
同时歌词很质朴,描述了原味的生活,听起来很真实,最接地气的民谣才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音乐形式。
那种深入心扉、潸然泪下的感觉,才是更多人所面对的生活本身,它残忍而又真实,它悲伤却不哀怨,它失望却又满怀希望。
总有一些旋律,悠悠扬扬击到耳膜;总有一句歌词,深深沉沉震到内心。
每一首民谣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听民谣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这首歌显然做到了一切。
民谣很穷,没有起伏的高音,华丽的辞藻,唱的人普通,听的人平凡。
如果说流行乐是血肉,那么民谣就是灵魂。
今天的这么简单的一首歌,翻来覆去几句词,几个和弦,却掺杂的情感太多太复杂,亲情友情爱情,几乎就是整个青春的缩影。
若你也曾因为《安河桥》流过泪,那你一定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
现场太多人被感动到,以至于在刘清山下台离开后,台底下仍旧传来密集不间歇弱的掌声。
后来还是王妃的重新出场,同时也被刘华告知了人们,这将是王天后时隔两年后的第一首新歌后,现场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她作为今天的压轴出场是绝没有问题的,她在歌坛中的身份、地位,以及四百多首的恐怖发行数量,都注定了她才是内地歌坛最当之无愧的no1。
她今天演唱的新歌叫做《匆匆那年》。
没有了现场伴奏的伴奏带版,歌曲旋律仍旧一流,女神也不愧是女神。
独特的嗓音和带些心颤的余音,相携相伴,满怀着千转的情愫将其演绎得肝肠寸断,让人难以抑制情感泛滥。
这是一首关于青春的歌,轻轻地竖琴声,如魔音般,带着观众们开始了回忆的旅行。
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几遍再见之后再拖延
可惜谁有没有爱过不是一场七情上面的雄辩
匆匆那年我们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
只有等别人兑现
大提琴的低沉,回荡起了多少人当时的诺言,或年少,或轻狂,说了多少诺言,如今又有多少兑现。
曾经的青春,太多的缅怀,或许友情和爱情组成了人们青春的主旋律。
匆匆那年,道尽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