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太阳泛着朦胧的红晕,映衬在那少女精致的面庞上,使得来看热闹的村民都不由得一愣。
一直都知道苏家人个个好模样儿,如今看这苏家五姐儿,真真儿是一副谪仙容貌。
“属下等见过小姐,小姐万安。”
那声音震耳欲聋,便是梨花村最偏僻的院落,都听得清清楚楚。
苏柒若立在台阶之上,看着那为首侍卫腰间的令牌,来人竟是太女亲卫。
这还真是让人有些意外。
她知道太女殿下会因为母亲的事情待她多几分不同,却没想到竟派了亲卫过来接她。
要知道,这种待遇唯有东宫嫡女或是于国于太女有大功的朝中大员才可。
周围的百姓吓得往后退了一步,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阵仗。
苏家人也都跑了出来看热闹,见苏柒若脚边跪着数十侍卫,也都是一愣。
“这……这是怎么回事?”
苏老太太往里正身后挪了挪,声音里明显带着几分颤抖。
看着苏老太太那没出息的样子,里正嫌弃的往旁边挪了挪。
不知等了多久,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起来吧!”
苏柒若的声音较往常清冷了许多,要按她以往的性子,怎么着也得道一声“有劳”,但今日却完全不同。
而那些一直觉得苏柒若性格好的人,也是第一次发现了那种出生便在高位的官家小姐的骨子里带着的冷漠。
“属下等奉殿下之命,恭迎小姐回京。”
为首的侍卫上前朝苏柒若躬身抱拳,态度极为恭敬。
苏柒若的东西陆陆续续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本也打算再有半个月就离开,今日要走的话,也耽误不了什么。
“两个时辰后启程。”
苏柒若话音刚落,众人又是一惊。
没想到这个并不常出门的苏家五姐儿竟然就要回去了。
最吃惊的莫过于郑氏,他以为女儿死了,林氏也不再管这个女儿,所以为了一百两银子将人赶出了家门。
却是怎么都没想到,太女殿下竟然亲自派人来接她了。
郑氏毁的肠子都青了,这会儿想要上前凑近乎,看见那些个冷脸侍卫,便又退缩了。
侍卫将苏柒若的小院儿围了个水泄不通,苏柒若回去后也没关门,直接安排刘叔收拾东西。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牛家人也在其中。
牛大娘红着眼眶看着那熟悉的小院儿,心中激动不已。
她就知道,三娘一定是冤枉的。
太女命人来接五姐儿回京,便是已经为三娘翻了案了。
如若不然,一个罪臣之女,怎会有这般待遇?
乔念和苏柒若亲自在里面收拾着东西,又让刘叔去熬一锅热汤再做些饼给外面的侍卫们。
剩下的粮食直接让几个侍卫帮忙搬去了牛大娘家,郑氏在一旁看得心疼,却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他刚才才凑上前一步,就有一个黑脸侍卫拔出了长剑,可吓死个人了。
苏正华没多少东西可收拾,又听了苏柒若的话,亲自去请了里正和几位族老过来。
苏柒若带着乔念恭恭敬敬地给几位长辈行了一礼,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来双手交给里正。
“晚辈在此叨扰已久,承蒙诸位长辈照拂,这是晚辈代母亲与父亲给族里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助村中族学一臂之力,能为村中年迈者尽一份孝心。”
族里的银子出去修祠堂的,多是用于族学和孤寡老人身上。
往年苏三娘在世时也会每年都给族中捐些银子,只是苏三娘不贪,仅靠着俸禄,除却养家,也剩不了多少了。
要说有钱,还得是林氏。
林氏嫁妆丰厚,时常补贴苏三娘。
尚书府过得虽不富裕,苏柒若却从未缺过银钱,林氏暗中没少给她塞银票。
而苏柒若今日一出手就是两千两,惊得里正和族老们都瞪大了眼睛。
她们大概都能猜到苏柒若在梨花村过的是什么日子,毕竟郑氏的为人摆在那里。
郑氏抠门,吃住自是比不得京城,后来又将两个孩子赶出家门,让他们靠抄书为生,想来日子也是拮据。
却没想到,临走前这孩子还惦记着族里。
几位族老心中羞愧,除了里正,她们剩下的人还真是没为那孩子做过什么。
“以后晚辈定会秉承母志,每年负责供养族中,只望我梨花村稚童满六岁都能入学堂免费读书,尽选人才,为国尽忠,为家尽孝。也望我梨花村长辈老有所养,老有所养。”
读书是最花钱的,苏柒若愿意承担这些费用,全当是积德行善了。
里正捏着银票的手一紧,颤抖个不停。
起身朝苏柒若躬身一礼,苏柒若连忙侧身避过。
“您这可真是折煞晚辈了。”
“好孩子,我替梨花村的百姓谢过你们一家的大恩了。”
里正口中的“一家”自是指的苏三娘和林氏,却不是老苏家。
“这些都是晚辈应该做的,当年若无族中供养,也没有后来的苏三娘,母亲教诲,晚辈不敢忘。”
苏三娘当年受过族中不少帮助,苏柒若虽未感受到过,却也记得苏三娘以前曾挂在嘴边的“不能忘本”。
她,也是想学母亲,为自己的后代留条后路。
里正和族老们离开,侍卫们上前帮着将大木箱子搬上后面的马车,又掀开前面的车帘,等着几人上车。
苏柒若回头看了苏正华一眼,轻声道:“三姐姐还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