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南,有怒江穿越吴县,百姓们无不通晓清楚,然则,南山难,翻越千米之高,想要跨国高山,绝非嘴上说说而已,其中难度有多大,百姓们心中自有度量。/p
都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却如今可套用为:‘怒江引水,难于上青天’。/p
为此,在开启这浩大的工程之前,于吴县祭祀的广场之上召集了吴县的所有百姓,对他们做统一的思想工作。/p
“乡亲们,今我吴县遭此天灾,山体倒塌,断引水之路,而今时至半月,县内库存已然告罄需给,与其等待天助,何不我等开辟出一条新的水源之路呢?”李长生站在祭祀高台,声音传遍四方,“据本官所知,吴县山体倒塌视为平常事,每隔数年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每至于此,百姓引水便成大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修一条水路,以此解决后顾之忧呢?”/p
吴县山体塌方,对于百姓们来说,已然习以为常,可每年遭遇山体塌方,水源就成为了百姓们最大的问题。/p
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百姓们都将希望寄托给老天爷,希望老天爷降雨,以解决饮水的问题。/p
若非李长生主动提出要‘跨山引水’,否则的话,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p
看着台下的百姓们,热情似乎并不是太高,李长生继续说道:“本官知道,这个想法有些疯狂,似乎疯狂到不着边际,‘跨山引水’此等浩大的工程,单凭我们吴县的人怎么可能完成,对吗?”/p
李长生的话,恰好说中了百姓们心中所想,仅仅翻阅南山已然不易,更何况想要从波涛汹涌的怒江之中引水而来。/p
“大人,不是我等小的悲观,而是此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能完成,至于结果成功与否,无人知晓。”有人说道。/p
一旦失败了,他们不仅是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更多的是财力,对于惜财如命的百姓们,他们是万万是赔不起的。/p
尽管李长生在吴县有着超高的威望,饶是如此,却依旧让百姓们有所顾虑。/p
“本官知道乡亲们的忧虑,为了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本官特意请来了一位大人物帮助咱们。”李长生说道,他早已经料定结果如此,故意早有准备。/p
“大人物?!”/p
百姓们面面相觑,心里面碎碎念道,不知是县令大人能够请来什么样的大人物?/p
“安土司!!”/p
李长生喊了一声。/p
于是,安然在众人的期盼下,来到了祭台高处,说道:“乡亲们,应李大人所请,此次‘跨山引水’工程,我安家将出动兵力与大家一起参与进来,确保此次工程能高效迅速的完成。”/p
于吴中地区,土司的一句话,便如同圣旨一般,若由土司肯派兵帮忙,必然会事半功倍,加大工程的成功几率。而土司一言重千金,他们敢说出口,就不必担心他们会食言,否则,必然会招来其他人的嗤笑和嘲讽。/p
正如料想的那般,安然的一句话,果然比李长生说的长篇大论来的更加激动人心,原本不算高涨的百姓们,现在可是铆足了劲儿。/p
如今河道被阻塞,上峰又无派兵清理河道的意思,而今庄稼地里面缺水亦无劳作,大作百姓们闲在家中无事可做。/p
‘跨山饮水’看上去有些疯狂,可若一旦成功,那便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大功德一件。/p
此时,李长生站出来说道:“大家都听见了吗?安土司已经便是我们吴县最大的助力,本官相信,只有咱们吴县的百姓和安家的寨民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p
“而且此次一旦成功,对于我们吴县的百姓们可是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情,各位也不想等到自己老了,面对膝下的儿女谈论着自己庸庸无为的一生吗?”李长生故意刺激地说,“人这一辈子,不需要轰轰烈烈,干一件值得骄傲一生的事情足矣,不是吗?!”/p
不得不说,李长生是一个非常称职的领导者,他能够很精准的把握的住老百姓们的心里变化,甚是内心所想。/p
在华夏,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华夏子民喝醉了酒最大的特点便是吹牛『逼』。/p
老人们喜欢侃侃奇谈年轻过往的点点滴滴,子女们听得痴『迷』,老人们讲的酣畅,如果能够干出一件大事,无疑于可吹嘘一辈子。/p
纵然身死魂归故里,后代子嗣们提起来自己的先祖,也会骄傲地说,我家老祖曾经参与了跨山引水的重大工程,解决了一县百姓们的引水问题。/p
“大人说得对,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吗?生不带来,死了要是再不留点有意义的事情,那这辈子算是白活了。”有个中年男子义气豪爽地说道,“大人,此次工程,算我一个人!!”/p
那人举起手来,有人牵头,后续之人便会效仿于他。/p
于是,只听到后面地喊道:“大人,算我一个。”/p
“大人,也算我一个。”/p
“我也参加。”/p
“我也参加。”/p
随后,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李长生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吴县的大多百姓。/p
但是李长生又说道:“此次工程,老人和孩童不可参加,老人本是享受颐养之年,此等艰苦的工程,便是我等年轻之辈孝顺你们最好的礼物。”/p
此话一出,可着实将一群老人们和孝子们感动坏了,百善孝为先,对于那群孝子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