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都市现代>南明伟业>第489章 初战虞城(6)

多尔衮看到城墙已经垮塌后,真是喜忧参半,他对身边众将说:“城墙被轰塌是件好事,可这个破城到底是谁建的,怎么弄了这么宽的一条护城河啊?明军又收起了吊桥,这如今叫我军怎么过去呢?”说完多尔衮环顾了一下四周的诸位亲王和大将。.原来当初这多尔衮一心要争取时间攻破西城望汴门,撞车木船确实造了不少,可十多天下来不但没摸到城门,所造的器械也全毁在进攻之了。

看到被城墙十余丈的缺口,多尔衮硬是没有几条船可以用来渡河,只能干着急没办法,他如何不喜忧参半呢?看着从己方阵直到虞城的一路满地都是被明军炮火击毁的撞车和舟船木屑。他开始后悔当初不该把所有建造好的舟船都投入战场,而今真的城破了,却没来得及造好新的舟船,这如何是好呢?

在多尔衮挠头,范程也没招儿的时候,端重亲王博洛倒是为他出了个主意:“叔王,对岸被破坏的城墙距离宽阔,我军也来不及再造舟船了。依小侄的意见,这一路之有这么多被明军炮火损坏的器械,咱们立刻选锋,让他们在冲锋的路捡拾碎木板渡河。兵贵神速,一旦入夜,明军定会修复城墙,那样我们这些天的努力白费了。”

所有人都认为博洛的主意很不错,只是这个前锋真是太难当了。一边冒着炮火冲锋,还有一边捡拾或者拆卸被毁坏攻城器械的木料做为泅渡工具,危险会增加许多。然而诚如博洛所说,一旦今日不能突破城墙,入夜后明军必会集力量,加速修复城墙。等己方造好舟船再开始进攻绝对没有可能了。

多尔衮一听这个主意顿时又抖擞了精神,他对众人说道:“恩,这主意真是再好不过了,刘将军继续炮轰西城墙,一定要阻止住对岸那帮疯子修城。传令鳌拜率领步甲3000人,沿途捡拾和拆卸木料,泅渡攻城!瓦克达做后队,领步甲7000人随后跟进。一旦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再命硕塞带领骑兵杀入城剿灭明军。此战对明军不留一个活口!”

城还没攻下来,多尔衮已经下达了屠杀令,这对于高必正而言算不是一个好消息。刘之源继续发炮阻止明军修城;鳌拜率领3000步甲冒着明军的炮火一边前进一边捡破烂儿。后续的清军也都积极的做好了准备,尤其不需要立刻冲锋的瓦克达已经散开了自己的七千人四处寻找救生衣去了。还好他又找来了全军仅剩的几条木船,还讨好的给多尔衮送了过来,多尔衮说:“好啊,留着吧,鳌拜虽然勇冠三军,想必仅凭他的一次冲锋,也未必拿得下来,派人告诉鳌拜,孤王这里已经有了几条木船,叫他看准时机使用便是。”

城墙的坍塌处,一群士兵依然不顾生死的修复城墙,然而落下的炮弹不但会造成伤亡,还会再次将明军付出巨大牺牲才修复的那一点点成果再次毁掉。“大哥,鞑子看样子是准备要泅渡了,咱们怎么办啊,敌人的炮火还在压制着我们,我们出不去呀!”

一直在城门督战的蒋建勋,看到清军的非常举动,心焦急的跑来寻问高必正应对之策。高必正用手掸了掸衣甲的尘土,一边注视着正在泅渡的敌人说道:“还能怎么办?再找些不怕死的透甲枪兵顶去,在岸边和他们打人海战。再挑些弓箭手在被毁坏的城墙依仗制高点放箭射杀,横竖是不能让鞑子岸的。”

“得令!”蒋建勋急忙按照高必正的命令跑去布置,高必正划了两下手的一对儿板斧,又吹了吹落在板斧边儿的泥土石削大喊道:“把所有的火炮都给老子调到城西,向清军的炮兵还击,原属于西城的炮兵只负责阻击敌人的冲锋!”

不一会儿,一千多手持透甲枪的士兵到来了,头前的那部分士兵根本都没有跟高必正打招呼,全都直接跳过残破的城墙奔向了护城河边。然而当清军的炮弹准确落下时,

便会有十几二十个明军将士同时消失在高必正眼前。

而高必正根本对牺牲无动于衷,连这一千人的后续士兵,也都漠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继续义无反顾的去填补着弹点。那一种悲壮如何形容?那样的牺牲竟是如此的平静,纵然炮火如凿,却砸不碎勇士们的钢铁意志;哪怕尘霾迷乱了他们的双眼,却永远无法迷惑他们的决心。

岸边的战斗开始了,勇士们复仇的时机到来了,被屠杀的变成了这些泅渡的清军。刘之源的炮火移向了其他目标,缺口处的明军抵进到河岸,他们一个个都像是手拿鱼叉的渔夫,一叉又一叉的捕获着水的猎物。

水的清军肯定不会鱼儿更灵活,伴随着一声声惨叫,这些费劲力气游到对岸的清兵立刻便被面的一只只透甲枪送进了四米深的河底。眼看这样下来清军根本无法岸,多尔衮对刘之源下令道:“不要害怕误伤我们的人,给我一刻不停地向对岸开炮!”

于是炮弹又重新回到了这里,堵在缺口的明军士兵又将一次次的被这些冰雹还要威力巨大的炮弹掀飞到了空。两军仿佛不是在战斗,而是在相互拼着己方的伤亡数字。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哪怕下一刻的死亡会是自己,所有人的心都是冷漠地,面对死亡,他们都心如铁石。

城墙的缺口,如同黑洞一般的不断吞噬着生命,可两军都毫不迟疑的迈向了这个黑洞。城的明军弓箭手狙杀着泅渡的清兵,明军的火炮也在奋力还击,他们不管清军的炮火是否会射向自己,拼性命不要也必须用火力遮段清军的进攻路


状态提示:第489章 初战虞城(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