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超级杂牌军>第147章 苏南危机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于任何有战略意识的中国军人来说都是件大好事,因为日本以资源有限的弹丸小国展开多条战线,简直是自寻死路,更何况招惹的又是工业大国美国。周二狗也这么认为!

可是,很快周二狗就不这么看了!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鬼子从第二次长沙会战撤下来的第4师团在转往上海休整时,被?俊六派给一个临时任务——从南京开始出发,沿宁沪铁路攻击前进,打通宁沪铁路南京至苏州段。

鬼子第四师团是日军中罕有的窝囊废师团,虽然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有所表现,甚至攻进长沙城内,但是其“御身大切”的作风还是令阿南惟几不敢恭维,于是申请将第四师团调往他处,于是?俊六就把第四师团当成可有可无的部队,调往上海休整,半路命令第四师团打通宁沪铁路,其实?俊六也没抱太大的指望。

不过,第四师团好歹也是日军甲种师团,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联队一应俱全,师团长北野宪造也是带领第四师团创造最佳战绩的指挥官,可谓是带兵有方的能将!

对于士兵不肯卖命,北野宪造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士兵不愿追求胜利的荣耀,只是胜算大小的问题关系到第四师团全体官兵的信心,也就是说,在胜算在握的情况下,第四师团官兵还是能勇往直前的!所以,北野宪造给第四师团营造了这种环境和氛围。

北野宪造以长江上的海军军舰策应,炮击长江南岸宝华山北麓武穆军的江防阵地,同时炮兵联队抽出12门75野炮一起轰击,同时联队配属的2个联队炮中队总计8门75山炮掩护两个联队的步兵攻击前进。

武穆军宝华山江防大队以几十门高射炮奋起反击,无奈火力太弱,又是远距离超视距炮战,所以不敌鬼子舰炮、山野炮的轰击,于是金满楼指挥步兵用流星飞雷补充火力贴身近战,给鬼子步兵造成不小损失。

向青云得到金满楼及其他方面汇报,得知鬼子动用了一个师团对付宝华山,紧急调动其他部队增援,不料北野宪造又把手里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以24门炮兵联队的山炮掩护,沿宝华山南麓抄宝华山江防大队的后路,并且一路扫荡新四军占据的句容县城北侧,而武穆军的重炮兵还远在西山北面,装甲大队也在?韬?3さ春?幌卟挤览床患熬仍??芴峁┚仍?闹挥薪鹛场5ぱ袅礁鍪乇赣?那岵奖?皇潜??敌剑∥?乐构碜忧卸媳??讲慷拥耐寺罚?蚯嘣频被?6希??罱鹇?ゴ?旖?来蠖酉虻ぱ舴较虺吠耍??闭蚪?乇复蠖右惭杆俪吠?ぱ簟?p>  北野宪造带领窝囊废师团居然又立一功!虽然损失了大批人员、装备,毕竟控制了宝华山和镇江,保障了宁沪铁路的恢复施工。

?俊六见第四师团在北野宪造手下居然变得如此强悍,一面给第四师团和北野宪造请功,给予激励,一面命令北野宪造继续向常州攻击前进!

北野宪造接到继续攻击前进的命令,不由苦笑:继续进攻,谈何容易!这次占领宝华山如果不是我北野宪造精打细算,以猛烈的炮火袭击壮了士气,又加上算到支那人重火力部队来不及救援,攻占宝华山已属侥幸,再让这些大阪商贩继续玩命往下拼,做梦吧!

果不其然,不等第四师团站稳脚跟,金满楼就指挥宝华山江防大队、丹阳守备营、金坛守备营、机动支队的2个骑兵营、装甲大队的21辆坦克、17辆装甲车发起反攻。

装甲大队的坦克、装甲车掩护步兵对着宝华山南麓鬼子临时构筑的工事发起冲击,后面还有江防大队50余门25高射炮点射摧毁鬼子步兵的重机枪、步兵炮、迫击炮阵地,步兵守备营装备都是美制勃朗宁轻机枪,火力超强,很快夺回山地边缘的一线阵地。

武穆军步兵只有3个守备营,1600余人,虽然火力强,毕竟不如鬼子近万步兵,还不包括炮兵、骑兵、工兵等部队,而己方的坦克、装甲车也只能支援到山地边缘,骑兵也只有10几门迫击炮,但是金满楼自有算计,部队并不与鬼子争夺一城一地,集中火力直奔鬼子炮兵阵地杀去。

北野宪造也傻眼了,支那人居然用上千挺轻机枪冲锋,火力的恐怖可想而知!急忙命令骑兵联队从侧后袭击支那步兵,造成混战,制约支那人强大的火力!

鬼子骑兵联队迂回上来,与紧随步兵的武穆军骑兵打了个对面,迅速杀在一起。武穆军骑兵配备的短猎枪很讨厌,虽然杀伤力不大,但是命中率极高,鬼子骑兵虽然损失不小,但还是搅乱了武穆军步兵的队形,掩护大批鬼子步兵冲上来造成了混战。

金满楼知道,只要武穆军继续混战,就暂时没危险,一旦后退,必遭鬼子炮兵杀伤;可是,武穆军的勃朗宁轻机枪弹药消耗太快,支持不了太久;所以金满楼只盼向青云赶紧亲临前线,带来援兵,接替他的指挥权!

向青云此时正在权衡利弊,鬼子以2万余人的一个整编师团攻击宝华山江防大队及3个守备营不足4000人,自然是胜券在握,现已派上机动支队的装甲大队、骑兵大队3000余人,大面上与日军势均力敌,实际上武穆军的机动支队少了柯华、武震、牛道嘉等悍将和部分装备,实力不敢高估,如果战事进一步升级,武穆军的机动部队就会捉襟见肘。向青云最终决定撤出宝华山!

向青云紧急将自己权衡的结论上报西山总部,一边派端木长烟派出一支特战部队增援宝华山。


状态提示:第147章 苏南危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