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超级杂牌军>第50章 保卫西山〔二〕

书友们加油,如本周点击过万,周一加一更。

小讲芳松中佐不愧是好战分子,打仗也有些天分。他不像其他部队讲什么分进合击,他只集中兵力攻一路,就是直通煤山的太华大道。

小讲芳松中佐先用大车架着长毛竹,长毛竹前端挂着渔网,伤亡十几个人后,很快破了李海阳的竹签地雷阵,和李海阳的守卫部队短兵相接。

李海阳有7000多人,按入伍时间先后变为9个营,每个营 余人,全部是轻步兵,除步枪外,只有轻机枪和掷弹筒,没有驳壳枪、冲锋枪和重机枪、火炮等重武器。李海阳也知道煤山北面那条大道的重要性,安排了3个营防御,同时将预备队1个营也放在路口侧后;其他3个营,有2个营分兵把守各个路口,1个营拖后接应。

新兵一营被安排在大道北口。小讲芳松中佐的步兵第124联队突破竹签地雷阵后,新兵一营营长段金石安排部队进入防炮洞。他是老兵,非常了解鬼子“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路数。

对武穆军地表工事10连射后,小讲芳松中佐发起步兵攻击。段金石在鬼子还有300米的距离就下令一线阵地步枪开火,减轻新兵的思想压力。

很快,鬼子的机枪、掷弹筒压制过来,武穆军开始产生伤亡。段金石沉住气,观察新兵的反应,见大部分新兵们慌乱一阵后逐渐镇定下来,几个吓坏的新兵跳出战壕逃跑,被鬼子打死,新兵们看到逃跑的后果,想跑的人也只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瞄准、射击、瞄准、射击。段金石暗自庆幸,好在工事修得坚固,经过鬼子炮击后还大体完整,有效地稳定了军心。原来西山内有的是石头,只是容易被炮火炸散,在王老墩建议下,段金石命令士兵把石头堆砌的掩体用土灌缝拍实,然后又覆上一层渔网,再覆一层土,果然抗炮击效果大大增加。

不到5分钟,鬼子已攻至阵地5、60米。一线指挥的连长大喊投弹,士兵们纷纷投出手榴弹,虽然新兵们投弹的准头欠佳,好在鬼子攻击面狭窄,效果不错。

经过半天的进攻,小讲芳松中佐终于将武穆军守军击退到500米外的二线阵地。虽然伤亡百十人,但战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段金石正在训斥一连长:“**怎么搞的?老子让你天黑前退到四线阵地,**听不懂啊?”

一连长傻笑着回答:“我看弟兄们打得来劲儿,没好意思让他们撤!再说了,我们能守住为啥撤退?”

“**懂个屁!老子想你们退到四线阵地,正好是天黑,晚上东西两面的二营、三营就连夜包鬼子的饺子!”段金石大怒。

“你又没告诉我,我怎么知道?”一连长振振有词。

“我用得着告诉你吗?**一个老兵不知道服从命令?”段金石已经声色俱厉,“自己说,该怎么办?”

一连长的汗从头到脚冒了出来,不敢出一声。

“说呀!”迫于形势段金石也僵住了,只得追问一连长,其实他也不想处置一连长。

一连长脸色煞白,眼睛一闭:“愿受军法处置!”

段金石气得一脚踹翻一连长:“**混蛋!毙了你老子明天怎么打仗?听着,明天必须在天黑前撤到五线阵地!否则,杀无赦!”

一连长一骨碌爬起来,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然后一溜烟儿跑了。

当夜,双方各自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清晨,鬼子迟迟没有进攻。一连长正奇怪,听到远处鬼子飞机声,他恍然大悟,连忙命令各排、各班依次隐蔽到树林、山壁下。

鬼子却趁机出击。一连长一见,明白鬼子飞机是虚晃一枪,步兵进攻路数没变。于是,连忙命令各排、各班一边投弹阻敌,一边进入工事,虽然手忙脚乱还是抢先进入阵地,阻击进攻之敌。

鬼子上来就用一个中队的兵力以波式阵猛攻一连的正面阵地,3个小队轮番进攻,9挺轻机枪、9具掷弹筒不间断射击、发射,给一连的正面阵地造成极大压力。一连的士兵们也不断地射击、投弹,投弹、射击,顾不上看一眼旁边倒下的战友。

不间断的交战1个小时,双方都精疲力竭。一连200余人的部队伤亡60余人;鬼子180多人的一个中队也伤亡百十人。鬼子撤退了,又换上一个中队。

一连长心中叫苦,嘴上却大喊“再打残他一个中队!”经过战火考验的新兵们亢奋的齐声响应,他们已经变成杀人魔王,现在只想杀人!杀人!杀人!

这一次,鬼子进攻更加犀利。因为他们已经在后面观察了一段时间,熟悉了很多进攻路线上的沟沟坎坎、弹坑、树木,鬼子利用地形步步为营的前进,虽然进攻节奏不快,但进攻压力令人窒息。一连的伤亡开始加大。

一连士兵们还是不断地投弹、射击、射击、投弹,却感觉挡不住鬼子的进攻,直到3个鬼子冲入阵地,被新兵们乱枪刺死,一连的阵地有些动摇的苗头。一连长急了,向后面一招手,20多个炊事班的老兵增援上来,局面顿时改观,老兵们枪法好、投弹准,迅速清理了50米内的鬼子,阵地稳定下来。原来,李海阳把大批伤愈的老兵编入各连的炊事班,一来炊事班训练量小,伙食好,可以帮助老兵恢复身体,二来因为老兵经验丰富,在战时运送物资效果好,三来在紧急时刻可以成为强有力的预备队。果然,老兵炊事班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效力!

远处又传来飞机声,一连长看到远处打


状态提示:第50章 保卫西山〔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