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言情总裁>红楼之凤栖梧>第四十二回 姐弟和睦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她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别看她们现在风光,等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两句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由不得眼睛红了,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红玉冷笑一声,自打袭人被撵,她那争名夺利的心思早已淡了,跟自己的老子娘也透露了自己想要出去嫁人的念头,只等园子里放人便出去过活。

与佳蕙聊了会便散了,只见一个小丫头子跑来,见红玉站在那里,便问道:“林姐姐,你在这里作什么呢?”红玉抬头见是小丫头子坠儿。红玉道:“哪去?”坠儿道:“叫我带进芸二爷来。”说着一径跑了。这里红玉刚走至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

熙凤住了几日便要回雨花巷去,临行前需得辞一辞园中的姐妹。探春虽是个敏感好强的女子,心里却也念着自己的姨娘和胞弟。见贾环如今得了老太太和老爷的青眼,又是个孝顺好学的孩子,每日里只在书房中用功,来秋爽斋几次都是来请教书法的,端端正正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让探春不由觉得好笑,却又难得的心酸起来。庶子庶女的日子就是难过,虽然老太太喜爱女孩儿,但若自己不是一个聪明有才情的孩子,老太太才不会多看你一眼呢,好比二姐姐迎春。实在是被养成了个懦弱无知的性子。环儿身为庶子更是难过,看看宝玉每日里过的日子,写几篇大字还让园中的姐妹帮他代笔,再看看手被冻的通红依然坚持练字的贾环。探春的鼻子一酸,难得的摸了摸胞弟的头,落下了两滴晶莹的泪水。

贾环忙站起身来,关心的问道:“三姐姐,你哭什么?莫不是谁欺负了你,你告诉环儿,环儿替你教训他。”探春被他那副包子相逗的破涕而笑,“不过是迷了眼睛,哪里哭了,还不好好坐下练字。这科举考试还是多练练王羲之和黄庭坚的吧,别的大家之字虽也风骨不凡,但就这两种是最挑不出错来的。”贾环点了点头,仍不放心道:“凤姐姐曾和我说过,三姐姐的书法在府中是一绝。我若好好跟着三姐姐练字,将来定能在科举上大有裨益。只是我若每日都来,三姐姐不会嫌我烦吧?”探春噗嗤一笑,轻轻的杵了贾环头上一下,道:“现在就烦透了,天天来我这练字,纸张都给我用没了。”贾环连忙笑着作揖道:“好姐姐莫恼。等环儿明儿出去给姐姐买纸去,顺便带些稀罕的玩意儿回来解闷。”探春听了只笑道:“纸却不用了,若碰上什么小糖人、糖葫芦什么的带回来几个,虽是平民的玩意儿却难得的有趣。”贾环忙应了不提。

熙凤黛玉等带着丫鬟们来至探春房中,只见她姐弟两个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金黄的橘子。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整个屋子看起来春意盎然。

见熙凤等人来,探春忙笑着起来让座,侍书也端上来几盏香茗,熙凤伸手接了过来,见贾环与探春的关系处的融洽,心里自是一喜。要说这大观园中的姑娘们,除了黛玉这个绛珠仙子,熙凤最喜欢的便是探春了。探春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而给予迎头痛击,这种爽利泼辣的性格正是熙凤所欣赏的。她是除了王熙凤外另一个具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也是在贾府中具备慧眼及勇气的女性。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也是唯一具有主控权的小姐,充分表现出一捍卫下人的领导者风范(由此也可见其平日对下人的管理是让她足以信赖她们的)并明白的表示人格被怀疑的愤怒,相较于贾迎春的懦弱、贾惜春的明哲保身,探春对抄检这般不合理的事采取充分准备并正面迎战,令人不得不服、不得不赞叹。

只是探春的内心也承受着深深的伤痛,古代嫡庶之分甚为分明。探春空有才志,却因是赵姨娘所出,生出了多少难堪。这不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时代所有庶出子女的悲剧。按照礼教,他们的生母只是半个主子,仍有奴才身份。他们只能认嫡母为母亲,因此贾环过分地自卑,而探春过分地自尊,都是庶出子女从小内心遭到礼教扭曲的体现。所以原来的探春对赵姨娘、贾环呈无视的态度,在后来掌管家事的时候对时不时给自己拖后腿的赵姨娘更是暗恨萌生,她这么一个敏感自尊的人,根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个粗鄙的姨娘生的,熙凤若只是劝说,她可能也不会听的下去,所以熙凤教贾环用苦肉计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回 姐弟和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