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拍案新惊奇>第一卷 :虾夷人

2011年夏天的一天,在云南勐龙大森林巡逻护林的护林员麻古力发现,林深处的仙人山仙人洞附近,有一群长臂猿在生活。有趣的是,在这群猿中生活着一只浑身长着黑黄白夹杂的长毛,长发披肩掩面,直立行走的怪物,与传说中的中国湖北房县神农架野人的描述十分相似。麻古力藏在林中观察了半个多月,确定这个野人和猩猩群生活在仙人洞内。这伙珍稀动物白天成群结伙在林中摘食野菓、挖药草根茎菓腹,天黑入仙人洞过夜。麻古力侦查清楚后,回到市上,将这个惊人的发现报告了市林业局。

市林业局局长白永忠是个很有商业经济头脑的人,他觉得这野人有着很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如果市上组织人把这野人捉来,在市动物园里改仅“野人园”,向全国全世界发布新闻广告,卖门票让大家都来参观,肯定赚大钱!

主意打定,白永忠就跑到市政府,将他的想法向市长魏平作了汇报。

魏平听完白永忠汇报,乐得眉开眼笑,打电话把市公安局长聂弩和市文化局局长肖长天叫来,安排市公安局、文化局、林业局三家组成联合工作组,马上制定捉捕野人的方案,对野人实施捉捕,然后在市动物园改建一个“野人园”……为本市的经济发展广开财源……

第二天天不亮,聂弩亲自率领着三个年轻精干的警官,带足干粮,在麻古力的带领下,六人进入茫茫勐龙森林,悄悄向仙人山摸去。在这同时,肖长天和白永忠也紧锣密鼓地在市动物园筹建起“野人园”了。参观的门票暂定为200元。

野人的捉捕工作异常顺利。当天晚上,聂弩六人潜伏在仙人洞外的灌木丛中,准备好麻醉枪在守株待兔。天刚亮,长臂猿们陆续懒洋洋地走出仙人洞。恰巧倒霉的野人最后一个走出洞,被埋伏在洞口灌木丛中的麻醉枪射中。野人挺懂人事,他发现中枪,忙拔下射在臀部的麻醉针往林密处狂逃,但没跑多远,就瘫软在地,滚下一个小山坡,被聂弩六人捆绑住手,用胶布粘住咬人的嘴,六个人轮流背着,化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才走出森林,打电话由公安局派车接到市内。

这是一个雄性野人。体重68公斤。粗略判断,年龄约在50多岁。经市科委组织专业人员抽血化验,这野人的dna与现代人完全一致。

研究结束,野人被关进了市动物园内新建的“野人园”。

当天,市文化局马上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向全省、全国、全世界各大小媒体发布关于勐龙山野人的报告。他们用商人的文学华章,召唤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吸引世界各国的猎奇者,都来勐龙,研究、参观这个在人类文明中只听传说,而从未所见,与人类最接近的新奇动物

野人的捕获展出,无疑是在世界科学界刮起了一场席卷整个地球的十二级台风。消息发出不上几天,参观野人的人流象汹涌的海潮,从国内外四面八方涌向勐龙。每张门票刚开始定为200元,不久上调到五百元,仍是浪潮汹涌无法维持秩序,后来调高到1000元,才有点回归理性。不久,世界各国的有关专家、学者也陆续来到勐龙。他们的代表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史超前,美国动物学家戴维,俄罗斯动物学家巴几诺夫,英国女人类学家艾米丽,菲律宾动物学家胡安,越南动物学家阮世雄,日本动物学家左藤……

野人是在遗传学上与现代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为了表达我们人类对近亲的友好和关爱,让野人认识、熟悉人类的文明,勐龙动物园里的野人园设计得很有人性化。占地两亩多的野人园,四周用钢精栅栏围成五米多高的围墙,在东北向阳处盖了三间漂亮的人居砖瓦房。里面放了床铺被褥、茶杯等简单的生活用具,供野人享受人类的现代文明。怕野人攀着铁栅栏围墙逃跑,动物园给野人在脖颈里设计了个特殊的铁箍,用一条十多米长的铁链拴着。白天,野人园管理员老麦将野人拴锁在野人房外的大杏树上,天黑后就拉进园中屋内,拴锁在铁床栅栏上。买票参观时,老麦就将野人拴锁在大杏树上。面对栅栏外前来参观的数不清的眼睛,野人夹着腿裆,双臂抱头,胆怯地缩在杏树下,不敢看人一眼。花了上千元钱,看不着野人的脸,观众就不答应。老麦只有将野人近距离拴在围墙铁栅栏上。这下,从围墙边经过的人都看清了野人的真实面貌。

野人除了长发掩面披肩过膝,浑身长满遮住肉的灰黄白夹杂的体毛,眼小嘴鼻阔大外,其它与现代人无异。友善的观众从铁栅外将好吃的水菓、蛋糕塞进去,刚开始野人胆怯地缩着头脸不理睬,渐渐的,禁不住诱惑,就开始接受,大嚼大咽起来。与观众们交流起来。但是,当记者和观众拿着摄像机、照相机、dv机、手机给野人照相录像时,野人好象很不愿意。一个有五十多岁的阔绰外国男子用手机照野人的相,靠栅栏太近,冷不防,手中的手机被野人一把捞去,当作玩具也拿在手里把玩“照相”。看来这个阔绰男子很有钱,看野人抢去他的手机玩得开心,就向野人笑笑,摆摆手说:“hello!你喜欢,就送给你吧!”

野人乐得咧开大嘴笑了。

勐龙动物园每天卖出野人参观门票一万多张。门票收入平均每天都在一千万元之上。魏平市长高兴得拍着白永忠和麻古力的肩膀说:“两位功臣,你们为勐龙市的发展作出了惊天动地的特大贡献,年底工作总


状态提示:第一卷 :虾夷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