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点火!”
随着吴明一声干脆利落的呼喝。早已恭候在侧的两个近卫营战士发出一声暴诺。同时蹲下身子,把早已经准备的好的火把伸到了这巨大的柴堆下。
已近傍晚,天公出奇的配合。无风,整个空气里十分安静。只余这柴禾燃烧时的“劈啪”声。一声一声的,清晰无比。
尽管上面这柴禾堆里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柏树枝,但干燥的柴堆还是第一时间燃了起来。并且越来越大。这烟柱直直的,如一把利剑,插向宝蓝色的天空。
吴明提着赤宵,站在这火堆的最前方,任凭身边火堆烟雾越来越浓。火光越来越盛。他仍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胜败在此一举了”,他死死的盯着下方的汉人军队,却是越来越紧张,赤宵剑柄捏在手里,已如一块湿泥。
下那些汉军乱了一乱。山头突然冲起一股浓烟,在这窄窄的山道口,显得太过突兀,任谁都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停了下来,呆在原地,似乎有点不知所措。
只过了一小会,这些骑兵队伍中部,飞奔出几骑,一路大喊着。沿着这支长蛇般的队伍前后一路行去。队伍的骚动慢慢停了下来。然后缓缓变阵,形成了一个锥形警戒阵形。
吴明暗自松了口气,这李源不愧是北疆有名的“黑旋风”。战阵变换熟稔之极,感觉无懈可击。不过此处地势陡峭,李源肯定也有所防范?自己所做,是不是有所多余了?
正想着,对面森林爆发出一阵呐喊。刺耳的号角声在山谷里回荡。激起回音重重,一浪高过一浪。
随后,那绿幽幽的密林里,无数个南蛮人从里面钻了出来。有的在朝外牵马,有的却手忙脚乱的上马,还有的看见实在太乱,干脆就直接跑出了森林,边跑边整理自己的兵器。整个森林里顿时沸腾了,怎一个乱字了得?
显然,这烽火示警,也大出南蛮人的意料,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吴明暗松了一大口气。南蛮人这样子,自然不可能早有准备。至少不可能像仓前大战之时,一开局就落入了对方的算计之中。想到这里,他心头没来由的一寒。希烈那老辣的计谋,步步为营的心机,至今还如同一片阴影,在吴明心头萦绕不去,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如果有一天,自己和对方结阵对垒,凭什么去打败对方?心头苦笑之余也有点庆幸,幸亏这次不是希烈亲自领军来追,从得到的消息来看,十有**就是顿尔草原的“飞马军团”。
正发呆间,这边山脚突地传来一阵呐喊。几百个南蛮人冒出了头,掀开了身上的各类伪装,一路狂喊,挥舞着各类武器,朝吴明等人所立的山头扑了过来。
吴明也吓了一跳,他们所呆的这片山头地势陡峭,大部分都是低矮的灌木丛,实在不利于大军埋伏。没想到南蛮人竟然在这边也有伏兵,这一下,实在大出意料之外。
山势虽陡,但这几百人纵跃如飞,如履平地,他们敏捷得如同一群猎豹。吴明大惊失色,刚才还在得意自己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现在自己马上就措手不及了,不过事已至此,却不可能转身而逃。以现在这队伍的状态,就算逃跑也早晚得被对方追上。他捏紧了剑柄,定神朝来袭之敌望去。
当先一人最为扎眼,头上扎个纶巾,一头长发和着青衫,随风飘舞。他的右手反提着一把一人多高的大枪,那红红的穗子如一团火红的血,在烈日下发出妖冶的红色。
枪被称为百兵之王,五尺五寸为步下枪,七尺为花枪,八尺二寸中平枪,一丈二尺为大枪,一丈杆,一丈八尺就是长矛了。
枪术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之势,贵为四平,所谓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根不离腰,三尖相对,所谓三尖相对即鼻尖、枪尖、脚尖。
所以为了灵活,一般枪术高手,在步下施展,都是选用的五尺五寸的步下枪。这样才方便自身的闪转腾挪。这也是初学者的首选。而许多枪术高手,在步下对敌,一般也选择的是五尺五寸的步下枪。在明代,戚继光平倭时,教兵士的枪法主要就是杨家梨花枪。民间传说,杨家枪是北宋名将杨业传下来的,其实是南宋红袄军的女首领杨妙真所传。这里的梨花枪,就是五尺五寸的步下枪。
而再长一点的话就是花枪,则对使用者的枪术造诣最高。因长度比一般兵器为长,只要运用得好,则角度十分刁钻,让人防不胜防。故而又有人称花枪为“百兵之贼”。
再长点的就是中平枪了,因为长度几乎比一般人高一个头。所以一般都是普通士兵马上枪的首选,首重一个“扎”字。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
也就是说,中平枪就是普通士兵的马上武器长度了。更何况大枪,大竿,长矛之类的超长兵器。这些都需要许多名门大族的士家子弟,经过专门训练,才能在马上运用得娴熟。
吴明做为一个嗜武如命的人,对枪术方面多少都有点涉猎。看见当先这人的一身装束,心底顿时涌出一股荒诞的感觉。这纶巾和大枪,本来就是一文一武,再加上,对方提着这长约为一丈二尺的大枪,在地上健步如飞,更是不伦不类。
就在他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