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重生娘子在种田>1422.第1422章 番外 范子衿(39)

当一个人面对的世界更广阔时,以前一直觉得不能面对的伤痛也变小了许多。

范子衿就是这样,当他日常所做之事就是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强大,眼界放在全天下时,父母给他的伤痛变小了很多。

有很长一段时间,范子衿甚至都想不起来他们,如果不是范思文一直在他面前找存在感的话。

等到他回京,终于想起他还有一双父母时,他已经有了乖巧聪慧的长子,能给他们的精力更小了。

直到再面对父母时,他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怨忿,从心到身都透着一股冷漠。

此时,他是安国公,有皇帝的信重,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范思文以前宠庶轻嫡之事,所以以前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已经再也伤害不到他了。

他甚至只能借助他母亲来博取他的注意,自己再与他们纠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整个范家都要仰他鼻息。

范子衿颇有些自嘲的撇撇嘴,将目光放在他的工作上。

他并不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以前努力读书不过是想得到父亲的几句夸赞,一些注意力,而后是努力科举是为了有资本保护自己,保护他在乎的人,所以他的理想一直是利己的。

他不会像齐浩然,小小年纪就挥着拳头说要当大将军,为国收回故土,或是直接立志让天下百姓过好日子,他没有这么崇高的理想。

一直到现在,他的理想也是协助大表哥治理好这个国家,守护好他们打下的天下,名垂青史。

而实现富民强国不过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必经途径罢了,范子衿知道自己自私自利,这一点他有很清楚的认知。

不过其他大臣不这么认为,大齐士林也不这么认为,后代史学家们更不这么认为。

大家一致认同范子衿是个品德高尚,忧国忧民,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在后世,史学家们评论齐修远是一代明君,其开明心胸,文韬武略胜过唐皇汉武。

而齐浩然就被誉为战神,若没有他,大齐江山不可能那么稳固。

而荣轩和范子衿则被誉为贤相,其中范子衿因为从政时间更长,且颇有政绩被列为大齐第一贤相。

历史上认为这位贤相因从小经历坎坷(史官们憋坏的把范思文嫡庶不分载入史册),长大后心志坚定,心怀大志,不以儿女情长为重,因此一生做下了不少功绩。

如果说齐修远撑起了大齐的天,而齐浩然是齐修远手上的支柱,那么范子衿就是支撑这些支柱的基石,因为众所周知,大齐建国的军费及开国后的经济一大半是靠范子衿撑起的。

如此壮举,非大智慧,大心胸者不可为。

因为设身处地的想,谁也不能不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撑一个未必成功的造反事业。

加上后来官绅一体纳粮,开海禁,劝课农桑,大力支持商业贸易,开启边贸,收服大元与西夏等都有这位贤相的身影,因此范子衿更被人推崇。

而且这位贤相在教育界也很有名,他有两子一女,女儿且不必说,两个儿子却都优秀得不得了。

其长子也为一代贤相,次子在外交界尤其有名,收复大元与西夏,让两国对大齐称臣,便为属国,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养出两个这么厉害的儿子,堪称教育学家。

而他在园林建造上也很有造诣,其亲自督造的安郡王府比荣亲王府一点也不差。

哪怕是到了现代,安郡王府依然是保存最完好,最负盛名的古代园林之一。

可惜那是范氏的私产,他们要去参观还得范氏同意才行。

同时他还是收藏家,文学家等各种家,其身后一堆的后缀,跟齐浩然摆在一起时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这厮名字后面只有一个后缀——军事学家。

范子衿并不知道他后世被人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高度,此时,他正在思考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如何教育孩子。

小安已经三岁,已经开始认字,再过两年就要开始启蒙了,而孩子最爱学大人,最近他发现以前乖巧听话的小安越来越调皮了,而且脾气越来越大,也会为自己的行事找借口了。

范子衿想,他希望以后孩子长成什么样呢?

不管做父亲的心肝多坏,他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人。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他能把儿子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人吗?

当然不能!

儿子受欺负了,他就想教他报复回去怎么办?

儿子哭了,他就想迁怒下人怎么办?

儿子软弱了,他就想指着他的鼻子骂,然后教他一堆阴谋诡计怎么办?

范子衿试了几次,发现儿子在他手里被养得越来越怪异,没办法,只能牵着儿子送到隔壁,对齐浩然道:“反正你三个儿子是养,四个孩子也是养,就多养一个吧。”

顿了顿,他到底还是不太信任好兄弟,道:“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交给阿灵吧,你只要带着他们玩就行。”

齐浩然看了看坐在榻上乖巧的玩着玩具的小安,再看了看范子衿,好奇的问道:“你不是说小安该开始认字了吗?怎么又给送回来了?”

小安自大出生后就一直跟着小熊玩,而等到小狮子和虎头出生后又跟着两个弟弟玩。

但前几天范子衿见他过一个同僚家的神童儿子后立即对小安的教育问题重视起来,特意把人拎回家去,打算亲自给他启蒙,这样等他五岁后不定也是


状态提示:1422.第1422章 番外 范子衿(3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