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古城疑案三>第一章 子夜时匿名电话
—刘大羽要召集人马,肯定要稍微迟一点。

段所长拿出手机,看了看屏幕上的时间,然后退到路边,此时,不断有人从两个人的身边经过,这些人应该是赶来参加魏老板出殡仪式的。本来就不宽的石板路的两边停满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由此可知,魏老板——或者说魏家的社会关系非同一般。简单地说,魏家不是一般人家。

欧阳平的判断是准确的,听了段所长的介绍以后,我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

魏家在沈举人巷历史最久的大户人家,在明洪武年间,就有“魏半街”的说法,所谓“魏半街”,就是沈举人巷的半条街都是魏家的。在沈举人巷三四里长的大街两旁,凡是像样的房子和庭院都是魏家的。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之后,魏家的房产被岁月和历史吞没了不少,但魏家现在仍然住着沈举人巷最好的房子和最宽敞的庭院。637号就是魏家。魏家占着人口众多,才侥幸抱住了一座相对比较完整的庭院。

魏在寅今年七十六岁,他虽然年过古稀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仍然掌管着魏家的生意。魏家在华侨路、明瓦廊和珠江路有三个店铺,华侨路的店铺经营紫檀家具,明瓦廊的店铺经营皮草。珠江路的店铺经营古董。明瓦廊的皮草店原来是经营绫罗绸缎等高档面料的,无产阶级那个文化那个大革命以来,绫罗绸缎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当人们开始把皮装作为高档消费品之后,魏在寅闻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改做皮草生意,仅仅两年的时间,就赚了不少钱,随着紫檀家具和皮草生意越来越好,魏在寅又在珠江路开了一家古董店,魏家历史上就是靠做古董生意发家的,解放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那个文化那个大革命中,古董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我们都知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只搞阶级斗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人们穷的叮当响,口袋里面没有隔夜的钱,肚子都吃不饱,谁还有闲钱买古董呢?魏在寅一心想把古董生意做下去——将魏家的老本行发扬光大,可惜生不逢时,文革结束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出现了好转,人们口袋里面的闲钱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就开始琢磨吃饭穿衣以外的事情。很快,魏在寅的古董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魏家昔日的辉煌也即将再现。

魏在寅有两个老婆,新社会,一个男人有两个老婆,这是不被允许的,但魏在寅娶两个老婆是在解放前发生的事情,这种既成事实的东西,人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更不可思议的是,魏在寅的两个老婆是姐妹俩,正因为是姐妹同侍一夫,所以相安无事,和睦相处,魏家的日子才兴旺发达。

魏在寅和大老婆育有四男两女,和小老婆育有一男四女。在魏家,孩子们都称两个女人为母亲,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也很和谐。

魏在寅不但有生意头脑,在治家方面也很有一套。

关于魏家的情况,段所长只能介绍到这里,一辆警车朝沈举人巷驶来,然后停在了巷口,刘大羽的人到了。

段所长领着大家去了魏家。

随行的还有几个前来参加葬礼的人,其中一人认出了段所长:“段所长,您也是来参加魏老板葬礼的吗?”和段所长打招呼的是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中年男人。

“是陈主任啊!你是来送魏老板的吗?”

“是啊。”

“今天,来的人不少吗。”

“是啊!魏家的交际比较广。段所长,你们这是——”陈主任注意到了欧阳平一行的表情。五六个警察同时出现在葬礼的现场,不能不引起众人的注意,除了陈主任,其他人也向段所长一行投来异样的目光。

“我们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魏老板死的蹊跷,我们是来阻止魏家人出殡的。”

“段所长的意思是,魏老板有可能是死于他杀?”

“现在还说不好,既然有人报案,那我们必须得来一趟。”

在637号的大门内外聚集了很多人,人们的左手端着一碗豆浆,左手拿着烧瓶和油条。这是魏家人为参加葬礼的人准备的早餐,吃完早餐之后,出殡的仪式就要开始——魏家人就要送魏在寅上路了。

魏家的院子里面聚集了很多人,有人蹲在地上喝豆浆,有人坐在板凳上吃烧饼,有人站在院墙边吃油条。院门内的大桌子上放着一桶豆浆,十几摞碗,一篮子油条和一篮子烧饼。在大桌子旁边,有两个女人为大家舀豆浆,发油条和烧饼,在豆浆桶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

院门口,不时有人进入。专门有人将刚走进院门的人往大桌子跟前引。还有人专门发放黑纱。

没有播放哀乐,也没有喇叭唢呐。魏家人还是比较注意影响的。

一个女人递给段所长一个黑纱,并打算给段所长系上。

段所长退后一步,摆了摆手:“请问,这里谁主事?”

女人愣了一下,她同时看到了欧阳平一行人:“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几点钟出殡?”

“六点半出殡。”

“你把主事的喊来。我们有话说。“

”主事的有三个人——都喊来吗?”

“对,都喊来,越快越好。”

有些人听到了段所长和女人对话的内容,他们围拢来,想一看究竟。他们已经知道同志们到魏家来所为何事了。刚才,段所长之所以向参加葬礼的人透露同志们此行的目的


状态提示:第一章 子夜时匿名电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