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迟了些。)
傅通知道崇德帝提及《说山训》必有用意。这一篇浩淼精深,他记得有和氏之璧、隋侯之珠,至多,隐约记得那一句:燿蝉明火、钓鱼芳饵。
皇上想说的是什么呢?
崇德帝微微笑道:“尤其是那一句: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朕近日总是在想,何为本,又何为末?指与臂又作何解?轻与重又当如何?却总不得精义,不知爱卿能否为朕解惑?”
他和悦地看着傅通,眉头甚是舒展,威严都掩去了几分,看着真是讨论学问要义一样,正在等待傅通的回答。
只是,他和一个武将讨论什么学问?意不在此而已!
意在何处,君臣二人都知道。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十分直白了,君为臣本,臣不过是微末而已,为人臣者,就要认清作为臣子的本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臣的权力、威望绝对不能越过君!
不然,本末倒置,上下颠倒,就招致倾覆!
一字一字,层层递进,就算是吴下阿蒙,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更别说是傅通这等机敏灵悟的人!
他知道这意思,且不感到意外。皇上有召,当然不可能是和他说趣事聊闲话的,而是另有目的,才说了这一番话语。
话语里的深意,傅通知道了,但知道了之后会怎么想、会怎么做,这才是崇德帝想看到的,他想要的是傅通的态度。解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傅通会顺势而下,还是会死不知趣?如果是后者……不管怎么样,西疆卫大将军之职,是不能再在傅家人手中的。崇德帝眯起了眼,等待着接下来的结果。
此时此刻,傅通想起了沈度在宫门口说的那句话,嘴角不禁扬了扬。死生之外,无大事,自然也无得失。
傅通决定一如既往地遵循这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要活下来,还要让更多人的活下来。他想了想,便站了起来,语气正肃地说道:
“皇上,臣惶恐!臣乃一介粗人,只知忠君报国而已!傅家深沐皇恩,唯忠外无以报!皇上但有吩咐,傅家定必前往,死而后已!”
说罢,他还抬起了头,让崇德帝可以看清楚他脸上的坚决,大有一副“皇上不相信,他就不坐下”的架势。
他的坚决,崇德帝看到了,对他这个态度颇为满意,但是还不够,他还要听到傅通亲自说出来,于是再问道:“那么,傅老将军如何尽忠呢?”
嘴里说说,谁都会。这一次,他是要知道傅通的实际行动。
傅通的神色顿时十分尴尬,不好意思地说道:“臣已年老,恐办事不力。但臣尚有子,可供皇上驱使。只是,臣来京兆之前,长子怀德身体抱疾,臣亦恐他有负于皇上。求皇上恕罪!”
身体抱疾,难当其责,这是什么意思,太清楚了!
这一下,崇德帝满意地点点头,柔和地说道:“爱卿请坐下吧,朕自是知道傅家忠心不二的,朕心甚悦!”
崇德帝当然是满意的,这个结果是他期待的,傅通如此识相,那就省事多了,他不用再想什么手段对付傅家了!
待下之道当恩威并施,他也很清楚,当下便对傅通及傅家赞赏了一番,表示绝对不会亏待傅家云云。
只要拿回西疆卫大将军之位,将西疆控在手中,崇德帝觉得对傅家开恩补偿,也是可以的。
自古至今,君臣之道都是一个大问题,名宿大儒对此论述太多,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取向。
除了“君君、臣臣”四字外,还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样发聩之言,更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种两尽其道之法……
但不管是哪一种描述,都不能掩藏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身为帝王,不管他怎么想怎么做,内心都是唯朕最尊。
差别在于有的帝王行事克制柔和,可以控制内心的欲/望,留下美谈众多,可谓之外儒内法;
而有的帝王行事肆意激烈,却不曾掩饰野心和并付诸现实,酿成灾祸不断,可称之为外儒内霸!
崇德帝曾被称为铁血帝王,无疑就是后者。外儒内霸,无褒无贬,端看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势下而已。所以“为君难,为臣不易”才最切合王朝的情况。
常康在旁边听着这对君臣的对话,只觉得后背起了一阵阵冷汗。明明这两个人都笑着说,他却觉得有刀光剑影在闪过。他怕,怕的是刀剑无眼,他一个内侍,已经没了子孙根,就只有命一条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而殿中君臣两人,仍是笑意晏晏,除了《说山训》外,又说起了刘安,又说起了什么“清静”“无为”,说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才算得大成。
凡这些,常康都不懂。但是,有人懂就行了。
……
……
沈度守在宫门之外,等待傅通出来。今日他无奏事,当然不会入宫。本来他将傅通送进宫中,职责便算完成了。接下来,肯定会有内侍护卫将傅通送回顾家。
但沈度怎么能放心离开?且不说傅通是顾琰的外祖父,就只说傅通是从西疆卫来的,就足够让他等这里了。
他等待的时间颇长,一个时辰过去了,还没有见到内侍将傅通送出来。傅通在紫宸殿里怎么样了?他心里着急,却没有表露出来。
他是神色如常,但宫门局的守卫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