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第三十一章 红鸾星动
―走在大街上两侧都是人声鼎沸,章衡要是不大声喊,王景范还真怕是听不清楚。

同样在扶正帽子王景范回头笑着说道:“子平兄,还是你的身手好,你就能者多劳帮在下与探花郎多担待一番,将这些绣球都打飞吧!回去给你买两顶帽子都没有问题!”

王景范知道这个章衡,苏轼小传中以“章衡美言使仁宗大悦得状元”来衬托苏轼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凌厉直谏,他也是根据这么几个字来判断这次殿试文章作文章程的。不过这个章衡显然在历史上似乎籍籍无名,《全宋词》中虽收录了他的一两首词之外,其小传中甚至连他中状元的事情都没交代,但是让王景范更为惊讶的是章衡有一个非常有来头的亲戚――章淳,他也是这一科的进士,只是排名更靠后了。

绣球多从街道口的角楼二三层上扔下来,尤其是在高阳正店和榆林巷的那段街口,由于都是青楼酒肆集中所在,抬头一看楼台栏杆上簇拥着一片身穿各式衣裙的女子。她们不同于那些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衣装大胆人更是大胆,招呼着王景范的名字顺带扔下来一片绣球丝带,章衡也是有些怕,一时出手将那些绣球拨到一边,甚至接到手中直接扔到街道两旁的百姓人群中,引起一番争夺。也就是从章衡这几下出手,王景范看得出来这家伙文章不仅写的漂亮,恐怕也是练过一两手武功的。

章衡可是比王景范大上不少,他这个年纪中举正好是抓住了以进士出身入仕的最后关头――年龄再大上两三岁,他就算当官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了。不过即便如此,三十八岁入仕也是有些显得晚了,若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多半结局是庸庸碌碌一生五六品官致仕,王景范觉得书中对章衡的小传内容少得可怜也多半是他的仕途生涯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我与子秀都是受了见复的牵连,平白受此无妄之灾,我连自己的头都要被砸懵了,哪里还顾得上你们?!”章衡指着王景范大笑道。

子秀便是探花林希的表字,章衡三十八岁,林希小一些也有三十一岁了,这两人一看年龄必然是成婚了,估计连孩子都已经开始读书开蒙了。东华门唱名进士们心情激荡是因为寒窗苦读一二十载总算是修成正果,今后生活一片金光坦途,还面见皇帝和朝中宰持,心情难以把持;而自东华门出前往期集院,这京师开封百姓们少说数十万人云集在这街巷之中夹道欢呼,更是让新科进士们充分的放松享受别人的恭喜和自己的荣耀的时刻。

章衡这个年纪不说不为外物所动,但也是非常沉稳的一个人,不过刚才与王景范和林希开玩笑,也可以说是他心情非常放松之下的结果,估计也就是这几天他会这样,放在以后等热情冷却之后就很难见到了。

“见复应该尚无婚配吧?”林希也是心情大好,虽然离状元如此之近却又失之交臂,但状元不是单纯的才学所能够挣到的,这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个人的运气,考进士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考试内的门道他自然知道的比较多,看的也非常开――新科进士赐官状元虽然名利双收无可匹敌,但作为进士第三的探花官宦之途的起点也不低了,至少比那些二甲进士要强得多。

见王景范摇摇头表示尚无婚配之后,章衡和林希相视一笑大声说道:“见复,今后你要小心了,今朝唱出状元郎,明日媒婆恐怕就要踏破白沙书院的大门啊!”

他们对王景范并不陌生,也听说过不少关于他的事迹――京师开封虽然很大,但是来赴考的学子们一般来的都比较早,一方面是熟悉这里的气候水土,另外一方面便是结交士人。通过同乡和一些交好的其他州的考生了解,王景范的事迹对他们而言早就如雷贯耳了,建白沙书院收容贫寒考生,著书讲学甚至和名震天下的胡瑷辩经,种种作为确实是让人刮目相看。只可惜白沙书院在城外,况且王景范出名的时候已经是快到冬天了,他们无缘一见,没想到真正见到这个仿佛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大才子的时候,人家已经是状元郎了,这也颇让两人感慨万分。

王景范听后也不禁摇头苦笑,虽然他以前只是听说过进士及第的荣耀,但怎么个荣耀法渭州却无人能够说得明白,直到今天他才见识到,不过“榜下捉婿”的事情他是知道的。父亲生前的时候就曾对此有过笑谈,称那些榜下捉婿的人其实就算巨族公卿的手段再高也不会搞到哪里去,反倒是最为推崇大宋立国之初的宰相李沆,他慧眼识人认定尚为布衣的王曾其才不仅可以及第,甚至有可能登上宰辅之位,断然以女嫁之。

果不其然,王曾不久便状元基地,而且还是第二个连中三元,并且日后果真官至宰相。父亲特别佩服李沆的这份眼光之毒辣,若是说王曾进士及第,以当时宰相李沆的地位和当时科举考试制度并不严密的情况下,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连中三元夺取状元,这个幕后操作的难度就不一般了,李沆官高未必能够做到,尤其是王曾果然做官到宰相,这根本不是李沆能够操纵的,也只能归为李沆真是有识人之明!

除了李沆之外,还有一个杜衍也有类似的事情,不过他是在穷困到以抄写文字糊口的境地上被一富商所看重,料定杜衍将来必定显贵,将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王景范还记得这是父亲为自己讲解史记刘邦故事的时候,所引出来的一段本朝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红鸾星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