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送走,也不能断绝和尚尼姑的出现,但是提高门槛还是可以滴。
记得华夏的僧人基本都是本科生。这在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高中以下文化的华夏,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比起关志义的做法,华夏的要求太低了。
想出家,谁也挡不了。
可是每个寺院都严格收徒制度,那么能当上和尚的不多。当然,老关是不会傻到规定每年几个度牒的名额。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不仅真真的出家人得不到名额。那些混日子的假和尚,说不定还进去了。
限定名额,纯粹就是看运气。
那一年没有人愿意出家,难道你抓其他人凑数?那一年出家的人很多,难道让一心向佛的人等待等待在等待?
关志义的想法是考核。
这个在华夏用烂了的招数,其实很有作用。
不合格的和尚。不仅失去出家的资格,还要交代这一年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考核不合格。甚至他的师傅也要受到影响。连徒弟都没有教好,看来这个和尚当得不称职。
李世民让他交一个折子,其实他早就有思路,只要整理一下就行了。
不过,计划有了,实施起来就有些麻烦。
寺院的和尚是否愿意听,这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考核,谁去考核也是很重要的。
关志义自认为还没有那个资格去考核。他似乎记得,佛教的经典是《大乘佛法》。至于其他的经书,连印象都没有。他这样的人,怎么和那些和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