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爷被送进了府衙地牢,其余的几位殿下也都离开了府衙,他们全都去了六王府。六王府里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
苏若山只不过是回京探妹,兄妹见上一面算什么事?平常苏若水见他们都是随随便便的,何况见自己的嫡亲兄长?
很显然这一次叶孤元弘只是寻个由头,以此为借口而已。他的态度从那天在坤宁宫里就开始了改变。
他分明是借故寻事,看来他这次是下决心站到皇后一边了。他们几个商量着先救苏若水还是先救老九。
一方面考虑到苏若水怀有身孕,虎毒不食子,叶孤元弘再怎么也不会对苏若水下狠手,这样看来老九那边更危险。
老九的身世就是叶孤元弘最忌讳的地方,老九站在那里就是提醒着世人他是在庙里出生的,这是皇后的污点,也是叶孤元弘最难接受的诟(音构)病。
另一方面又考虑到老九毕竟是帝后的亲生子,有他们二位相保,老九应该不会有事,老九这么不管不顾的胡说也不是第一次了,哪次也没把他怎么样。
而苏若水不同,苏若水以前是有太子和几位殿下相保,现在太子成了敌人,而他们有力使不上。
虽说虎毒不食子,但人心比虎凶啊。叶孤元弘以前为苏若水命都肯舍,现在说翻脸就翻脸。他要真的下了狠心,只怕连孩子都不会要了。
他们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老七想要直接劫狱把老九抢出来。劫狱成功率是很高的,但劫出来以后怎么办?难道一辈子顶着罪名过逃亡的生活?
最后他们决定联名上奏,求父皇赦免老九,至于皇嫂只能先看结果再说了。他们不能替苏若水求情,他们连叶孤元弘给苏若水扣了什么罪名都不知道,而且他们没资格求情啊。
他们的折子远没有叶孤元弘的折子送的快,皇帝看罢奏折没说什么,就闭目养神。这桩案子简单,简单到不用审。
苏若山无诏回京,只要抓到他这个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至于如何定罪那就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心情。
把苏家的命运就这么扔给皇帝,如何处置就是一张白纸随便写随便画。这就是叶孤元弘的态度,苏家的荣辱兴衰就在皇帝一句话上。
第二天早朝皇帝把苏家父子以及太子妃和九王爷统统宣到金銮殿上,跳过了审问环节,直接就宣布了结果。
“两江总督苏若山擅离职守、无诏回京,藐视国法、目无君主,罢黜官职降为庶民。”
二十年习文练武,三长载浴血厮杀,一岁余兢兢业业,为的是安邦定国,为的是报效帝王家,结果只因回京一趟就一撸到底,还得高呼‘谢主隆恩’,主恩甚隆啊。
连个理由都不问,枉费苏若山在大牢里累死了好几百万个脑细胞,想了那么多条借口,指望能换个轻判。
“大将军苏远功教子无方,知情不报还有意遮瞒,罚俸半年以敬效尤。”
皇帝好歹的对苏远功还不错,罚俸半年跟没罚是一样的,谁差半年工资?只不过儿子的官职被一革到底,让他很是肉疼,哪怕降到九品以下都不怕,只要还有官服穿就有升上来的希望。
现在不是降职是罢官,脱了官脱再想穿上就难上加难了。苏远功现在完全不对苏若山报希望了,只希望女儿苏若水不要受到牵连就好。
“苏若水明知兄长无诏归京,不上奏还回府相聚,无视国法挑恤皇威。降妃号为太子侧妃,皇后年迈体弱特准太子侧妃协理后宫。”
太子妃加了一个字,变成了太子侧妃。暂理后宫改动了一个字,变成了协理后宫。一字之差,相别天地之遥。
太子妃是正妻,太子侧妃是小老婆。相比当初的萧蔷,她只是头上没有太子妃压着,不过太子随时可以娶一个正妃过来。
这要看太子的心情,也就是给她一个表现的机会。能挽回太子的心,就什么都有,挽不回太子的心,就什么都没了。
暂理后宫,整个后宫都归她治理,大权在她手里掌着。协理后宫就要看皇后的心情了,皇后让你管什么事你就管什么事。管得好与不好也要靠皇后评判,评判的标准就是皇后的愉悦程度。
“苏若石年少无知,念其初犯不予追究,望苏将军严加管教。”
苏若石并没有犯下实质性的错误,才是个十三岁的小孩子,皇帝顺手送了苏远功一个人情。
“叶孤元恒屡教不改,冒犯龙颜凤威,不知尊卑上下,褫夺‘泰亲王’封号,收回虎符。”
叶孤元恒的亲王时代到此结束,东陵皇子中唯一的一个亲王就到今天为止了。叶孤元恒再没有了比别人特殊的地方,他也只是个普通皇子而已了。
昨天太子爷苏府之行搞得急风骤雨一般,今天万岁爷金殿之上几句话就解决了满天风雷。苏远功家父子回苏府去了,苏若水回到了景仁宫,叶孤元恒回到了九王府。
苏府从冷清一下变成了死寂,昨天还感叹门可罗雀家中客人太少,今天就变成了亲朋如陌路,邻里绕道行。
苏远功把苏若石好一顿教训,还罚他面壁思过。对于苏若山,他连骂都懒得骂他了,他肯定是没指望了。
苏若山只在苏府半日便不知去向了,苏远功也懒得找他,爱哪哪去吧。
苏若水重回景仁宫,只是正殿已经没她什么事了,她乖乖的到偏殿去住了,虽然叫偏殿,房子也不算小,环境还是很好的,毕竟太子侧妃地位也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