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十六章 好大一个坑〔四〕
上百枚一起打过来,再好的隐蔽性也没用,让南洋华人共和国悬挂在防空汽球上的电子吊篮看了个清清楚楚。南洋华人共和国的海岸线突然迸出大团白色烟团,三十枚“角蝰”超远程防空导弹轰然而出,追向巡航导弹群的尾焰。飞狼能做的就这么多了,他手里的超远程防空导弹只有三十二枚,一下子打出了三十枚,只剩下两枚当样品。至于能击落多少巡航导弹,他心里也没数,只能祈祷老天保佑。

以三四倍音速飞行的角蝰在激烈的追逐之后,追上了巡航导弹,凶狠地撕咬,海面突然迸出团团刺眼的白光,稍后,迟来的爆炸将碎片和大大小小的火团炸起七八十米高,像极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放的求救烟花,每一团这样的烟花绽开就意味着一枚巡航导弹被好斗的角蝰撕成了碎片。烟花密集的绽放,南海开起了烟火嘉年华晚会,那瑰丽的画面,让人终生难忘,可是飞狼脸上却没有半分喜色,有的只是担忧,发出一声叹息:“要是有几枚电磁脉冲弹就好了······”

确实,几枚电磁脉冲弹足以报销绝大多数的巡航导弹了,就算有漏网之鱼,以南海油田的防空火力,也可以很轻松的接下来。可惜,一枚都没有,电磁脉冲弹这一新概念武器两年前才研制成功,小批量生产,曾在南亚之战中大显身手,但直到华苏战争爆发,都还没有开始大量生产,数量自然很有限了。南洋华人共和国手里也有十几件,打算用来袭击强行通过海峡的北约和华约舰队的,但是在一个星期前,武器库被不知道四枚从哪里飞来的重磅炸弹命中,一件都没有留下来,这头凶悍的飞狼只能望着巡航导弹的尾焰扼腕长叹。

十八枚巡航导弹被咬了下来,“角蝰”的拦截成功率之高,令人咋舌。但是不要紧,要知道巡航导弹可是有上百枚,被打掉十几枚,小意思!甩掉“角蝰”之后,巡航导弹群开始加速,南海油田的灯光已经隐约可见,华约和北约的战斧同时扬起,斧刃泛起幽幽寒光!

导弹距离油田只剩下三十公里,用肉眼都能看到那一个个致命的黄色光点了!

南海油田也放起了烟花,直径六十毫米、长度一点三米的火箭弹从石油钻采平台上,从附近岛屿上,从巨大的炼油船上,尖啸着以五百发一批的密度斜冲而起,打出七八公里后乒乒乓乓的爆炸,大团极细的碳纤维丝从中扬出,飞散在风中,一批,两批,三批,一共三批!每一批这样的火箭弹打出去,都要爆出一大片肉眼很难看得见的灰蒙蒙的碳纤维云,密密麻麻的遮住了整个油田,海风吹来,碳纤维云朝着巡航导弹群罩了过去,一头扎入其中的巡航导弹马上沾了一身,弹体的高温让这些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玩意儿马上溶化,再凝结成一小块一小块肉眼看不见,导电性能却是铜的一百倍的石墨晶体,电弧在上面疯狂跳跃,最要命的是发动机居然不知死活,将这些玩意大团大团的吸了进去!也就十几秒钟的功夫,导弹发动机尾焰炸灭,弹体却冒起了浓烟和蓝色的火焰,以精确度著称,号称打出两千公里外仍能精确在击中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的巡航导弹变成了无头苍蝇,在天空中做起了恐怖的布朗运动,甚至彼此相撞,同归于尽,化作一团火球!这鬼玩意号称电力杀手,在陆地上,可以轻易烧毁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在陆地上,特别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使用这种武器当然得慎之又慎,但是在茫茫大海上可就没有这么多顾忌了,只要掌握好风向,怎么打都可以。三批火箭弹打上去,碳纤维云连绵数十公里,疏而不漏,巡航导弹不管从哪个角度冲刺过来都不可避免的沾上一身,然后电路被烧毁,导弹变成了臭弹!

好几套金属风暴系统也发出了怒吼,数百支电子枪以每秒钟六七千发的射速扫射出灼热的弹流,小口径穿甲弹从发射系统中爆米花似的打出,与疯狂的子弹流汇成了密不透风的弹墙,侥幸穿越了碳纤维云作着蛇形机动呼啸而来的巡航导弹在这堵弹墙前一头撞得粉碎。只有一发走了狗屎运,钻入死角一头扎落,桔红的气浪排山倒海,一个部署金属风暴系统的岛礁被生生炸平。这是上百发巡航导弹取得的唯一的战果。

战后,守卫油田的海军官兵在那个岛礁上竖起一面纪念碑,上面刻着六个大字:历史性弹着点!并且分别在两边用英语和俄语作了翻译,以纪念北约和苏联舰队在这轮巡航导弹打击中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天空中升起了启明星,像一枚品相绝佳的钻石,璀璨夺目,腥风血雨中,漫长的一夜眼看就要成为过去了。然而,导弹对攻仍然没有结束,相反,越发的激烈了。在东风导弹的打击之下,西伯利亚几乎变成了火海,导弹发射车和列车残骸在熊熊大火中烧得发红,扭曲变形,一个个导弹基地被直径上千米的浓烟大火笼罩,浓烟不时被爆炸强光映亮,而华军同样有数十辆导弹发射车和四辆导弹发射列车被炸成了碎片,六门轨道炮炮管失去支撑,在冲天火光中坠落,发射基地死伤枕籍,惨烈之极。

黎明时分,双方偃旗息鼓,因为在长达数个小时的疯狂对砸中,他们已经快把手头上的家伙扔光了,必须停下来让运输部队喘一口气,否则大家真的只能脸板砖了。梅列茨科夫元帅失望的看到,虽然他摧毁了华军三分之一的轨道炮,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西伯利亚大铁路依旧在轨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好大一个坑〔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