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不懈的技术研发,法尔胜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并在国内第一座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上一举中标,结束了国内大桥钢丝依赖进口的历史。*..*泡!书。吧*随着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用上法尔胜生产的钢丝和缆索,周建松的理想实现了!尤其是在苏通大桥的建设中,100%由法尔胜提供的桥梁缆索创造了斜拉桥主跨1088米的新纪录,法尔胜人骄傲地说:“我们‘拉’起了世界最长大桥斜拉索”!
当企业一天天强大,周建松想得更多更远,他对“走向世界”充满着憧憬和好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建松就极有远见地与贝卡尔特合资钢帘线项目。10多年来,周建松决策与比利时、日本、台湾、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2个合资企业。通过合资,企业在技术、管理、体制、人才、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了轨,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做强做大金属制品主产业的同时,法尔胜将目标瞄准具有更高技术含量、一直为国外所垄断的光通信产业。
正如很多人所评价的那样,周建松眼睛是高度近视的,但眼光是远大的。他看到了海的那头,尤其是欧美企业及产业的生生不息留给他极深的印象。普通员工也说他是“看小事物近视,看大事物精准”。
成绩面前,法尔胜很清醒。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守名牌,安现状,终究会倒牌子。
“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两条路:在别人后面爬,或等死。”周建松更是这样坦言。
当初,法尔胜公司开发胶带钢丝绳的新品,是在国内几家知名企业均告失败的背景下起步的,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靠250万元的贷款,从科技创新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但拥有了一个新产品并不等于企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持续不断地研发高端新品成了企业能否完成“惊险的一跳”的关键。
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金钥匙开启了法尔胜通往产业高端的阳光之路。1999年,法尔胜联合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对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给予科研支持,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将我国超导线材生产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ikm的超导线材生产技术被列为当年全国的十大科技新闻。2002年,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预制棒并进行产业化,由于法尔胜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国外光通信企业不得不降价争市场。公司以技术含量最高的光棒为龙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民族光通信产业链。
从风险投资到产学研,再到打造孵化平台,法尔胜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热忱,他们期待更多民族科技成果在法尔胜的栽培下开花结果,希望科技前沿成果能带着法尔胜由跟着市场走跨跃到领着市场走的更高境界。目前,这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500强企业创造了营业收入达到118亿元,属下多种体制的企业达40余家,总资产超40亿元。
曾经的梦想,在创新的作用下,慢慢成真。因为法尔胜这一民族的品牌,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一款款普通的产品上,它更是富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
关于人才。周建松曾说过:“企业间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生不息,没有人是不行的。办企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人团结人,坚持培养所有人对企业的感情。”
对法尔胜的成功,周建松从来都是归结为“以人为本”,他特别强调“团队的力量”,也特别看重人才。“人才”在他心里,就是企业的生命力。
正是在这种主导思想下,法尔胜1986年花 0元“购”进了第一位本科生,1987年又花24000元“买”进江阴第一位研究生,2000年和2001年先后引进第一位落户江阴的博士生和第一位博士后。
现任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礼华,是周建松引进的第一位研究生。一晃,进厂已经快20年,回忆起跟着周总的点点滴滴,刘礼华说了四个字“一生受用”。
1996年,公司讨论上市的问题,当时争论很凶,很多人的意见是不上市。周建松说:“锅里如果只有粥,就只能喝粥,锅里要有了饭,才能吃饭。我们必须考虑企业长远发展,想一想,再过30年,我们也许已不在人世,那时法尔胜会在什么地方?”这番为企业深谋远虑的话深深印在刘礼华的心里。刘礼华说:“周总的眼睛虽然是2000多度的近视,但他看得很远,对企业的大方向把握得很好,跟着他,感觉天地很广阔。”曾经有人要“挖”刘礼华,但他拒绝了。“给多少也不走,人不能只为了钱,法尔胜有着相当不错的发展平台。”他一直十分钦佩周总的为人和用人。
2000年,当周建松叫刘礼华去法尔胜股份公司任总经理,刘礼华因为心里没底哭了。周总对他说:“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班人。”20年间,周建松对刘礼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而今,刘礼华想起这些依然感动:“他的肚量很大,只要你有一点长处,他一定会给你机会施展,给你压担子锻炼你成长。”
在文革中曾经打倒过他的人,周建松都依然留在企业。“反对我不要紧,只要对企业有用”。30余年来,他做决策都要听反面意见,为了多出一些“事前诸葛亮”,少一些“马后炮”,他开会时让大家公开讲,讲完签字,以此磨练干部说真话,而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