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
这天的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小艳向西南指点着让王国庆看,王国庆眯眼仔细观察,发现在极远处似有一片雪山。小艳告诉他,那就是远在数百里外的贡嘎雪峰。
小艳说:“首长们,咱们现在所外的位置就是舍身岩,在这里可以是观赏峨眉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的最佳方位。日出今天是看不到了,圣灯要到晚上了。不过,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可以心情地欣赏云海。而佛光,就不好说了,那要靠运气了。”
经小艳介绍,王国庆觉得这里的云海果然神奇。峨眉山高差悬殊2500米,云层多在海拔1000一2000米高度之间,因而在洗象池以上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到了金顶,云在脚下,下了仙峰寺,云在头上,在华严顶,人在云中。如果是冬天,由于气流平稳,热对流不强,云海较平稳,云面平整,出露云面的群峰成了孤岛。
而眼下,气流垂直上升运动较强,形成的云海波涛起伏,象朵朵盛开的白花。片片浮云象大海波涛,席卷整个大地,波澜壮阔,规模浩大。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如雪白的绒毯一般平展展辅在地平线,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有时,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南宋范成大把云海称为“兜萝绵世界”,佛家叫做“银色世界”。
王国庆叹道:“银色世界,果然名不虚传!”
他又回头问小艳:“这里的圣灯应该和青城山那里的一样吧?”
小艳说:“从科学原理上讲,是一样的。”
月黑风清的夜晚,岩下幽谷中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神秘的圣灯。实际上,圣灯既非来自阴间,又非出于神灵,而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磷化氢燃烧而产生的。峨眉山以佛教文化和独到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把人们带入那雄秀缥缈的奇妙境界。
这时,舍身岩上的许多游人都在导游们的指导下,背向太阳,伸开双臂,希望能在对面的运气中看到自己的佛光。
小艳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很多著名寺院庙宇多修建在高山峻岭之中,而这些地方多是佛光出现的地方。而这里的金顶佛光,佛家认为那是普贤菩萨向凡夫俗子显露真容,随缘应化,故又称“光相”和“宝光”。据传说,只有修道较深的高僧才能见到佛光。其实不然,只要环境条件具备,人人都能看到佛光。佛光是一种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产生地点多为海拔1600米的山上。当雾气散去,阳光出现时,站在顺光(背向太阳)的位置,当太阳、云雾、人三者成40度折角时,就有机会看到佛光。
佛光一般均为直径两米左右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光环,环中虚明如镜,有人形黑影,有时会突然发现光环中出现的就是自己的身影,犹如面对明镜,举手投足,影皆随形。另人称奇的是即使千百人同时同地观看,观者也只能自见己影。佛光会随着太阳在云层中隐露,时隐时现。它实际上是太阳光照射在云层水气上的一种折射反映。须有云海雾气和斜射的太阳光的特殊环境才能产生。因此,佛光的出现既要有太阳光,又要有云雾作为屏幕。有了云雾如果太阳高度太高,人影投不上云雾屏幕也同样不会出现佛光,故游人比较难以见到。
佛光因大小、形状、色调的不同,有各种不同名称的光,如有水光、辟支光、童子光、金桥、清现、反现、大现、小现等等。清人丁文灿在《睹佛光》诗中云“云成五色现奇光,形似尼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异事,人人影在个中藏”。峨眉山佛光每年大约出现40—70次左右,月平均3—5次,是我国山区出现次数最频的地方。佛光出现,多在雨后初晴的上午九点以后和阴雨初霁的傍晚五点以前。
王国庆也背对太阳,伸开双臂摇动起来:“这么难遇,一个月才出现3到5次!”
小艳也伸出双臂说:“王省长,不过你可是贵人啊,今天我们这些人说不定能沾了你的光,见到佛光呢!”
王国庆说:“但愿如此!阿弥陀佛!”
王国庆摇了一会儿,看着眼前的层层白云,并不见一点所谓的七彩光环,便感到有些无趣,就放下了胳膊。
金副书记在一旁说:“王省长,不是我打击你的积极性,我上金顶多少次了,从来也没有遇上一次佛光。我是想明白了,这是机缘,可遇不可求的。”
他们几个就准备返身离去,突然听到有人惊叫起来:“佛光,佛光!”
王国庆转身来看,果然就在前方的云雾中出现了夺目的光环。小艳也兴奋了,她拉着王国庆的手说:“王省长,你真的是贵人啊!”
他们两个就伸出手来,那佛光中就映入了两个人的影子。伸伸手,影子也伸伸手,摇摇头,影子也摇摇头。有趣极了!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