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他是哲学家中的慈善家。
李瑞环同志自1996年始,连续10年,将个人所得稿费和奖金共计53.8万元,以“一位老**员”名义,资助天津19所高校、来自全国的148名贫困大学生。2004年,李瑞环创办了旨在对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实施助学的桑梓助学基金会,亲自为基金会募捐700万元,捐赠稿费110万元。五年来,发放助学金140多万元,惠及188名学子,另有13.2万元救助其他贫困学生。最近,李瑞环又把自己《学哲学用哲学》和《辩证法随谈》两本书的稿费100万元捐给了桑梓助学基金会。
鉴于需救助人数逐年增多,李瑞环忍痛割爱,将珍藏30年的吴冠中油画名作《北国风光》,交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拍得2700万元,全部捐予“天津市桑梓助学基金会”。1998年,李瑞环立下遗嘱: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要统统资助天津贫困学生。他曾郑重地委托方放把一封遗嘱转交天津市委张立昌同志。信中说:他对天津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身后事要委托天津办理,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要继承,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方放当时还曾问过李瑞环:“你才60多岁,身体又非常好,急着立遗嘱干什么?”李瑞环答道:“不少人的遗嘱都是在弥留之际立的,很难真实体现本人的意愿。我现在头脑清醒,天津熟悉我的人也都在位,正好把我的心愿告诉他们,如实记录在案。”
李瑞环助学除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外,还更深层的意思。他说:“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生活、社会面貌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但社会上也出现一些不良风气,搞形式主义、搞沽名钓誉、搞以权谋私,各种各样的贪污**行为让人听了深恶痛绝。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案子时,总会联想到我们有多少革命前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我的心里十分难过,夜不能寐,有时穿着睡衣里里外外地走。我用‘一名老**员’的名义,是想使大家知道**员绝大多数还是真心实意地想为社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和好事。沽名钓誉者有之,贪污**者有之,但毕竟是少数。”这样一种感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李瑞环能在60多岁头脑还清醒的时候,就立下遗嘱,向社会捐助遗产,他的举动不仅体现了一个大国高层领导的广阔胸怀,更体现了他对于国情的清醒认识和长远眼光。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要想真正建立完善的慈善事业机制,既需要政府从各个层面鼓励发展慈善事业,也需要社会个体的道义、良心和价值观念的自省。
三、他是慈善家中的创作家。
李瑞环虽是木匠出身,但喜欢结交文人。他就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发表了多次讲话。他突破文艺的目的只是教育群众的手段的观念,提出文艺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他提出要把政治标准和文艺标准结合起来衡量和评价文艺;提出要给文艺创作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环境,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卸任后李瑞环醉心改编京剧,纨绔子弟胡为登场唱到:“我爸爸胡搞。只因他老人家曾做过一任县官,官当的时间不长,钱捞的不少,算得上高效益!”“老子他捞钱不择手段,小子我花钱不讲章法;老子敢捞,儿子敢花。这叫什么?这叫生态平衡。”这是李瑞环先后十易其稿、改编自梅派名剧《生死恨》的《韩玉娘》里的唱段,《韩玉娘》的改编被认为是“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为传统京剧的改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李瑞环酷爱京剧,醉心改编京剧,至今已亲自修订了五部传统大戏。在他推动下,历经21年的“京剧音配像”工程得以完成。在和“音配像”艺人谈话时,李瑞环感慨:“音配像是百年大计,你们的名字都在上面,100年后,人们都记得你们。100年后,谁会记得李瑞环啊?!”
李瑞环在改编中,并不是为改而改,而是坚持从剧目实际和时代、观众需要出发;不是随意变型,改得面目全非。针对具体剧目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对全局从主题思想到情节结构、人物塑造都通盘谋划,巧为剪裁,在文字上精雕细琢,芟除枝蔓,减少重复,增减并改,补缺润色,在精炼全剧的同时,使得主要人物形象和核心唱段得到了强化和丰富。
几乎所有的剧目都由原来的4个多小时精简为2个多小时,但又保留了经典唱段。一位老戏迷散戏后对记者说:原来也看过这个题材的戏,这次改编后,感觉结构很干净、明了,同时把大量时间留给精彩唱段,很是过瘾!李瑞环最早改编成熟的《西厢记》于1999年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示范演出奖”。《金?断?雷》、《楚宫恨》先后在第三、四届京剧节获“优秀保留剧目创新奖”和“荣誉改编奖”,《韩玉娘》在2008年第五届京剧节荣获“特别荣誉改编奖”。
从一个普通木匠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瑞环同志被赋予了很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