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15日校方打印的一份《学校简介》上介绍:崇州市怀远镇中学位于怀远古镇西南边,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中。它的前身是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36年)的汉原书院。建国后始办完全小学,被命名为怀远乡第二小学。1973年与怀远镇民办初中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怀远镇学校。1985年与怀远乡中学合并成立怀远镇中学至今。该校有15个班,875名学生,58名教职工,拥有三层16个教室的教学大楼。
——而就是这座楼,在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被荡为平地。从此上述数字中的875名学生、58名教职工,也要相应减到872和57!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位于教学楼顶层的初一(5)班,吴忠红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英语课。这是下午第一节课,距下课时间还有7分钟,大地突然发出巨大的声响。吴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奔出门外,跑到二楼,这时他忽然听到楼上好像还有学生的呼叫声!吴老师告诉身边的学生赶紧撤离到*场,自己又转身返回楼上教室。就在这一刻,在大地剧烈晃动了两三分钟后,这座建于1992年的教学楼轰然倒下。
傍晚时分,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怀远古镇,余震不断,且下起了连天大雨。
在附近部队官兵的救援下,当晚抢救出两名学生,其中一名遇难。13日早7时左右,吴老师被挖出,但已身亡。8时左右,另一名学生的尸体被找到。9时08分,发现最后一位在二楼遇难的学生。
据专家现场分析,吴老师遇难位置与三位同学相近,他们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瓦砾。
6月2日,在汶川大地震20天后的日子,我站在崇州市怀远镇中学教学楼遗址上。这里虽然已被清理过,但仍有一些残垣断壁让你不由得想起那生死瞬间。破烂不堪的校园里,搭着几顶帐篷,其中两顶为政府捐赠。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和她的男友在搭另一顶帐篷,而距他们不远的*场西侧,工人们正在加班连点地安装活动板房。女教师说,等那些板房安好,学生们就可以回校上课了。
环顾校园,除那座被夷为平地的教学楼外,另外一座二层实验大楼兼教师办公楼,虽未倒塌,却也是伤痕累累,破败不堪。吴忠红老师的办公桌放在二楼走廊里间靠窗的那一组第二位,与其他教师的桌上一样都是细碎的玻璃、纸片和倾倒的墨水瓶粉笔盒,不同的是同事桌牌上的人名和照片依旧,尽管蒙上灰尘,而吴老师的却只有名字没有照片——家属已经取走。裂了纹的玻璃板下压着课程表和办公室卫生轮值安排,吴老师被排在开学后的第六周。算算日子,他应该已是打扫过这间办公室了。
在办公楼前的一顶帐篷里,我们见到吴忠红老师的妻子宋代群,这位46岁的女人,1992年下岗,一直靠给人缝制衣服来贴补家用。吴老师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无疑就成为这个三口之家的经济支柱,如今支柱折了,这天也就塌了。宋姐擦擦眼泪,自言自语似地说。她身后的帐篷一角,挂着丈夫吴忠红老师的遗像。
除了道一声珍重,掏出两张票子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我掏出相机,拍下了学校满眼的废墟。天已向晚,我们驱车向成都双流驶去。
尽在,告诉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