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官场教父>第743章 咱上面也有人
曾在南京博物院浸染颇久。他曾对我细细分析:有人善画大画,有人善画小画。郑板桥就是大画画得不如小画。“郑板桥对于太大的画吃不住。这次就是一张大画。”一个人画画,画手卷、册页和立轴方法会不同,早年、中年、晚年又不同,情绪好坏、身体好坏、应酬与否都会影响画面效果。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原则——“笔墨最本质的是笔性,是重要参照系。”衡量中国画一个千年不移的标准,就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当一张画打开扑到眼前时,第一眼感受到的就是气韵。所以,没有实物放在眼前,光凭照片、电视屏幕等等,是难下定论的,除非是很恶劣的伪品。此外就是历经时代积累而形成的包浆,可以反映出一种时代气息。所以鉴定强调看原作,看笔墨在宣纸上渗透的感觉,看力度、金石气、卷气等等。

具体到这幅郑板桥的墨竹,萧平说打开一看,就是清代中期的纸和笔墨所特有的气韵。此外,这是一幅六尺整纸15平方尺的大画,看得出郑板桥不像画小画那样得心应手。郑板桥善用挑笔和剔笔,带有跳跃性。南京博物院就藏有一幅郑板桥《竹棘丛兰图》手卷,上面是非常典型的板桥风格:用硬毫,让人感觉到沙沙的声音;用挑、剔,有风动的感觉。现在的这幅《墨竹》,应该属于他的中等之作,估价在120万左右,“这是参照一般拍卖场的价格,我们从来也没有说过这幅画价值500万一语。”另外,他认为画旁的题诗“宦海劳劳误煞人,故乡千里隔风尘。如今老种家园竹,并有余荫盖四邻”写得颇有味道,且十分切合郑板桥的心境,造假者不可能有此水平。

有意思的是,此次各执一词的双方多年前也曾有合作。1985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八怪画集》,其中所有的作品便是由萧平鉴定,周积寅撰写作者简介。

高明好奇地问,大哥,那你觉得这幅拒称是500万元的郑板桥竹子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高中强笑笑说,专家们这些一争,我了吃不准了。

高明又问,那我的这一幅,真的就是就一钱不值了!

高中强说,话也不能这样讲,你的这一幅虽然是仿品,但属于高仿品,也有一些年头,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状态提示:第743章 咱上面也有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