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科幻未来>红警之回归祖国>第六十三章 惊天电报

果然,很快消息传到了长勇参谋长的指挥部,海军陆战队伊藤支队的第五十二榴弹炮联队全军覆灭,第八十三联队三个大队连同联队长真山丸大佐全部玉碎,伊藤支队的总攻至少需要推迟三到五个小时!

纳见敏郎与原秀男可谓是目瞪口呆,刚刚城西的那阵惊天动地的炮击想必让伊藤整一那个骄横无礼的家伙吃了亏,但是这个亏实在是吃的太大了点吧?一上来就被干掉四千余人?伊藤整一这个蠢货怎么会把炮兵联队直接摆出来进攻城墙?这个白痴简直就是在玩火,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志愿军的炮兵在猛烈的轰炸之后还能如此迅速的完成火力打击,这简直让长勇、纳见敏郎、原秀男等人震撼不已。日军的第二次总攻让文平最终决定,除了固守伊计与水纳两处主峰高地之外,放弃其余的城外阵地,将战斗延伸到城墙,利用城墙构筑好的工事节节抗敌。第一阶段的城外防御战整整打了七天,比文平预计的五天多坚持了两天之多,此时城南方面二师203团的伤亡已经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

文平在这几日的战斗中前后给203团补充了两千名原来伪军警备旅团的官兵,但是面对日军强大的地空火力,部队的伤亡速度让文平张目结舌。所以,文平痛下决心让战斗进入城防阶段,一方面在庆良间抗击势在必行的日军,另一方面,文平也开始向重庆方向和延安方向频频发电,蒋委员长、党中央一号首长均鉴;“我志愿军依计划固守庆良间为盟军争夺登陆点,构建临时机场等设施,然日军近七万余众来袭,围城将近八日,每日近百架次空袭之下,全城已成瓦砾,敌军每日向我军发射各种口径炮弹万余发,实乃空前之举,根据我军各部队保守统计连日血战之下歼敌一万五千余,日军此时已开始对我军发起第二次总攻,昨日日军连续对庆良间城南阵地实施毒气攻击一十三次,施毒最长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职部华夏志愿军军部与二师全体官兵抱定与盟军的战略合作计划誓与庆良间共存亡。但是目前职部官兵伤亡过半,弹药消耗过半,所不官兵已经开始在敌军尸体上收集武器弹药,请领袖尽快与盟军总部交涉,切望盟军火速登陆给予支援,目前战斗一进入城防阶段,城外两处高地尚在掌控之中。志愿军全体官兵在硝烟之中,浴血奋战之余翘首以盼!”

文平的电报内容其实是有所隐瞒的,因为除去十二个坦克连,文平还有至少六七成的战斗力,之前文平也是带有私心的,他将原来的伪军警备旅团六千余人整编到各部队,所以防御中伤亡的有一半都是警备旅团的部队,尤其是伊计与水纳主峰阵地之上,李昊用一个营加上警备旅团的一个保安团编出了十六个连,固守高地与平时的作战时不同的,就巴掌大的一片地方日军的炮弹一下来,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精锐的部队上去也是硬挺。

文平在这确实是有着私心的,毕竟警备旅团是伪军部队,更不是他文平的人,再加上这警备旅团的官兵都是庆良间和本部町的本地人,俗话说的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但是自己这头强龙把人家家抄了,虽然大部分都不是自愿的,但是毕竟也是为虎作伥了。

实际上文平的本意也不想如此,但是不这样做就守不住庆良间,更没有充足的兵力在美军登陆后发起反攻,何况警备旅团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隐患,自己处决的那些死硬分子,谁敢保证他们不沾亲带故?所以将这些收编的部队先顶上去,消耗着些不稳定因素是最好的选择,自古慈不掌兵这句话文平来到此处是深有体会了。

不过让文平没有想到的是警备旅团团这种伪军,这种三流部队竟然面对日军猛攻的情况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文平这才明白在守土卫乡的时候,本地部队甚至会比正规军爆发出的战斗力还要强,因为这里是生养他们的家乡,身后就是自己的父母妻儿,以前加入伪军一个是被迫,在一个就是想让自己和亲人过的好一些,此时日军来势汹汹,所到之处屠村屠镇!谁人敢后退一步?那个又敢不尽全力死拼,所以警备旅团打的非常英勇也非常艰苦,面对训练素质、单兵技能强于他们的日军,唯有死拼到底、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

在后期文平了解了原警备旅团官兵的战斗意志之后,同志后勤补给处给原伪军警备旅团全体发放了志愿军军服,将全体人员包括已经阵亡的官兵整编花名册,给予与志愿军相同的抚恤待遇。

文平的这一举动无意间感动了所有原警备旅团全体官兵的心,他们最怕的就是自己在前面拼命,到最后还是烙下一个汉奸卖国贼的骂名,他们不在乎战功和荣誉,他们在乎你的是他们的家乡和他们的亲人,不能自己死后家人依旧抬不起头做人,倚门望归的妻儿老小和个人生死都赶不上国家民族四个字的重量。

小鬼子不明白的是,战争的胜利从来都不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所能决定的,庆良间的惨烈争夺让日军看到了琉球人民众和华夏千万儿女的铮铮铁骨,看到了什么叫做军旗飘扬寸土必争,那些城外阵地和山峰高地在日军心中已经成为了难以跨越的巅峰。

华夏人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竟然不畏惧枪炮、毒气甚至死亡!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他们更没有过绝望,当他们嘴边带着笑容身上挂满冒着青烟的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冲过来时,日本人知道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惊天电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