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我是歌王>第472章 青花瓷(下)

李依依的心态很微妙,也很好玩儿,说到底就是有点儿小女孩儿的嘚瑟劲儿,如今生活一下子这么好了,社会地位这么高了,甚至在世界舞台上都是这样的名声斐然了,李依依由于幼时的困苦给予的成熟在这段时间一下子全都卸了下去,完完全全的又回到了十八九少女原有的活泼和可爱,而且是不管不顾的,就这样简单唱,简单的去快乐!

但是简单的快乐也是有着心结的,不能说越年轻就越好面子,但是总之是有那么一点的。那就是感到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总觉得自己比上过大学的陈颖懂得的要少,大排档唱久了,身上就没有了文化气息。所以,如今李悠扬一下子给了她这样一首有着十足中国文化的歌曲,一下子就让李依依感到倍儿有面子,倍儿有文化。

当然,李悠扬以前给到她的那些歌也一样让她感到倍儿有面子,特别是因为《上帝是个女孩儿》这首歌,毫不夸张的说,在世界舞台上,女神乐队所有女孩儿当中知名度最大的就是李依依,但是这些歌虽然也让她感到很开心,感到很有成就,但是那种开心那种成就还是源自李悠扬。

其实,李依依在李悠扬面前是根本不挑歌的,只要李悠扬写给她的,说是适合她来唱,那么她就都喜欢,比如说,李悠扬说她的声线适合演唱大气或者充满侠气的歌,那么好,无论是《得意的笑》还是《爱江山更爱美人》,李依依都会甘之如饴的圆满的演唱出来;说她适合动感的电子舞曲,那么也一样没问题,《独一无二》、《看我七十二变》还有《上帝是个女孩儿》一样能唱的很嗨跳的很欢。

这就是李依依,不得不说,她才是李悠扬手中最千变万化的一个存在,可塑性奇高,只要是李悠扬让她去做的,她绝对都会完美的去做到,就算某一天李悠扬给了她一首慢歌,很慢很慢的歌,她也会兴高采烈的去唱,不是为了歌,只是为了人,只要是李悠扬给到她的她就会无条件的认为是适合她的。

直到了这首《青花瓷》,以前是为了李悠扬而唱,那么现目的也很简单,而想要把它好好的演绎。而热爱的原因也很简单,还是那句话,这首歌唱起来很有文化,倍儿有面子!

特别是.....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同时,这首歌的歌词当中更是涵盖了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修辞技法,不止在歌曲上面,就在文学方面的意义也是出类拔萃!比如,譬喻这种修辞,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为例,“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再有,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还有转化、排比、转品、倒装、摹写等等等等,《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李悠扬歌词写得叹为观止,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同时依依你的唱腔柔情而古朴,又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再次构成了一阕中国风的巅峰佳作!”

特别是以上这段,夏侯长缨再次忍不住的站起身来,声情并茂的点评,更是让李依依的一双大眼睛笑成了月牙儿,比吃了蜜还要甜,然后在雷动的掌声中一再的鞠躬致谢之后,她倒化身为杜莎莎,一蹦三跳的跑到李悠扬身边,抱着李悠扬的脑袋就亲了一口!

“终于写了一首最懂本小姐心意的歌了,这是奖励你的!么么哒!”,然后在李大少一片茫然的眼神中,心说这首歌咋就懂你心意了?然后就看到这小妞儿洪荒之力爆发,跑到一边甩着双手,就像她唱的一般,得意儿的笑,又得意儿的笑......

“依依咋乐的屁颠屁颠的?”场歇的时候,在黑暗中夏侯瑶瑶和董雪琴悄悄的交换着意见。

“要是你来唱这首《青花瓷》,你也一样乐的屁颠屁颠的!”董雪琴没好气的斜了夏侯瑶瑶一眼。

“嗨,谁说不是呢?不过我也想明白了,就别说《青花瓷》了,就是这首《东风破》也乐的我屁颠屁颠的。或者说,你唱那首《烟花易冷》你就不乐了?


状态提示:第472章 青花瓷(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