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甚至发现,自从将朱慈烺抓在手上之后,连军中那些反对力量都收敛了起来。
所以看着朱慈烺就更顺眼了。
为此他接连三次赏赐抓回朱慈烺的王得仁。
王得仁是王体中标下一个游击将军,王体中带领水军跟明军激战正酣的时候,他却带着一股水军在石臼湖一带作战,幸运湖对岸芦苇荡中发现了朱慈烺等人,抓了回来。
因此阿济格接连升这个王得仁,从游击升到参将,又从参将升到了副将(即副总兵),要不是王体中才是一个副将,阿济格都不吝将王得仁直接提拔到总兵去。
但是王体中大败亏输,无论如何是不能升他做总兵了,因此王得仁做一个副将,也基本到头了,但是其他赏赐却一点不少,赏赐了黄金千两,良马三十匹,美女十人。
“明国皇帝,本王今日颇为烦恼,尔国总兵杨潮,食古不化不肯投顺,反而兴逆兵来攻本王,汝意如何?”
朱慈烺眼神即为复杂,听到杨潮竟然回来了,那意味着杨潮不像别人说的,在淮安战死,而是又一次打赢了,并且回援南京了,可是自己却成了阶下囚。
但事已至此,朱慈烺只能装出一副配合的样子。
“杨潮不知进退,怎敢兴兵阻挡大清天兵,真乃不识好歹!罪臣愿意敕书斥责于他。”
朱慈烺自称罪臣,也知道自己如今唯一的用处就是替清军做事了,他又能如何,只能以皇帝的名义谢谢信了,就像宋朝时候的皇帝一样,熟读史书的他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得失,自幼就在文官讲读的灌输下了然于胸。
阿济格对朱慈烺的态度十分满意,但是也不胜唏嘘,明国有杨潮那样的猛将,他们的皇帝却落得如此下场。他当真是想不通。
君臣不能相合,这就是明国大弊,他不由想到了李成梁,对戚继光多铎没有深切认识。但是满清权贵们对于跟戚继光同时代,并且就驻防在辽东的明朝大将李成梁却记忆深刻。
李成梁当年在辽东何其威风,打的满洲部族俯首帖耳,连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都是死于李成梁之手,可努尔哈赤却不敢说半个不字。只是腿在李成梁的总兵府前痛哭装可怜。
最后李成梁也觉得努尔哈赤可怜,就收下他当了干儿子,日后对努尔哈赤大加扶持,这才有了如今的满清,可是李成梁呢,老的时候,还不是凄凄惨惨的回到老家。
至于跟李成梁其名,甚至威风更胜一筹的戚继光,因为受到张居正的牵连,甚至险些问罪。
杨潮如此勇猛。在他的护卫下,大明皇帝竟然宁可放弃坚城,也不敢跟清军一战,这样的大明安得不亡!
想到这里阿济格不由得有些同情起那个杨潮来,哪怕他杀了自己的弟弟多铎,但是作为一个武将,战死沙场并不稀奇,英雄就该亡于战场,而不是死在女人的炕头上。
所以他已经不恨那个杨潮了,甚至如果杨潮愿意归顺。他也要像多尔衮谏言,封杨潮一个亲王。
想到这里阿济格突然对朱慈烺道:“那杨潮虽然不自量力阻我天兵,奈何吾皇惜才,就请明国皇帝写封信。让那杨潮归降我大清吧。”
朱慈烺唯唯诺诺连忙答应下来。
大胜关。
杨潮亲自坐镇大胜关,这次他没有亲自出征了,部下将领们的成长,让杨潮可以放心的坐镇后方了。
“宋坤?你怎么回来了。”
水陆大军同时进发,算算距离都该到太平府,甚至可能已经跟清军对垒。这时候宋坤却回到了大胜关。
“大人,有一封信!”
宋坤骑马突奔回来,口干舌燥,嘶哑着嗓子说到。
“信?许多男的信,有什么麻烦?”
这次出征许多男是主帅,他却派宋坤这样的大将亲自送信回来,显然不可能是小事,杨潮也不敢大意,立刻拿过信来,随口问了一句。
但是打开信件,杨潮顿时就明白了。
这是朱慈烺的信,信中他不敢自称大明皇帝,只以故孝烈皇帝崇祯的不孝子慈烺自称,希望杨潮顾念旧情,并认清大势,归顺满清。
杨潮不由暴怒,撕碎了这封加盖朱慈烺随身玉玺的信件。
他不是恼怒朱慈烺劝他投降,杨潮从来对皇帝的个人品格不抱希望,他扶朱慈烺登基,目的不过是稳定江南局势,应该说大体是成功的,江南很快稳定,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应该说朱慈烺无可争议的太子身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是明朝的弊政已经到了只靠表面的稳定无法维持的地步,清军一到那种浮于表面的稳定顷刻间瓦解,文臣武将闻风而降,大厦顷刻间就要倒塌一样,连皇帝都只顾着仓皇逃窜,这让杨潮吸取经验,知道不做出改变,大明这辆腐朽的老车,就算勉强有个架子,却经不起别人轻轻一推,立刻就要散架。
这是后话,杨潮此时恼怒的,恰好就是朱慈烺被俘本身,他千方百计的寻找朱慈烺,却不想朱慈烺已经被清廷俘虏,而且很可能是在水战之后才俘虏的,而那时候自己也在寻找朱慈烺,杨潮的搜索马兵都到了杭州,可谁能想到朱慈烺一通乱窜,竟然钻进了清军的势力范围。
虽然上次推朱慈烺上台,借以稳定江南局势的方法失败了,但是杨潮还有机会,这次打退了阿济格,消灭了多铎,形势会更好一些,自己用强权来推动一些变革,应该还有机会扭转局势,可谁知道这时候朱慈烺被清军抓住了,那江南